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称朝鲜导弹射程短精度低 但仍令美日韩忧心

2015年12月21日 09:56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2月13日刊登题为《朝鲜导弹能力反思》一文。作者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国防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唐良南(音)。文章称,继今年5月对首枚潜射导弹的水下发射系统进行测试后,11月底朝鲜展开了一项更野心勃勃的测试,对上述潜射导弹——“北极星-1”进行飞行测试。

  此项飞行测试是在浮动的驳船上展开的,这表明平壤缺乏对展开全面水下测试的信心和能力,“北极星-1”潜射导弹没有发射成功,导弹碎片最终散落在日本海。反朝鲜的观察人士或许会对平壤导弹研发小组的失败幸灾乐祸,甚至嘲笑其导弹质量糟糕,但这种心态不仅不成熟,而且很不明智。

  武器研制的性质

  文章称,基于有效的信息,朝鲜“北极星-1”潜射导弹很可能仿制的是老旧的苏式SS-N-5“萨克”潜射导弹。苏联花了大约4年时间,在1958年至1962年设计并测试了首枚SS-N-5潜射导弹,朝鲜将该导弹作为研制自己首枚潜射导弹的蓝本。莫斯科的导弹研究获得了苏联全部科研和工业力量的支持,而平壤不得不依赖自己质量并不高的军工产业,推动其导弹计划,但不管这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也不管制造和部署首枚潜射导弹会出多少错,朝鲜都能够承受。对华盛顿、首尔和东京而言,不论朝鲜海军是在2019年发射首枚潜射导弹,还是花费相当于苏联人两倍的时间,在2023年发射潜射导弹,都是令人不安的。

  其次,那些谴责朝鲜的“北极星-1”潜射导弹质量差、落后的人,认为该导弹的预计射程为890海里,就连关岛都打不到,而且命中率极低(仅50%的导弹可能落在距离目标2.8公里的范围内),但他们应当明白这仅是朝鲜首枚潜射导弹的样品。只要金氏政权继续存在,朝鲜的导弹研究与制造部门就会做长期打算,不断对导弹进行改进和提高,尽管它还仅是一个样品。因此,最终成功进行飞行测试的潜射导弹可能比最初设计的蓝本更具威慑力。

  文章认为,朝鲜正在不断提高已研制导弹的射程和性能,这表明其从未停止过导弹研发。从1985年研制的射程320公里、可携带1000公斤弹头的“化城5”型导弹、1990年研制的射程900公里、可携带1000公斤弹头的“劳动-1”型导弹,到最后研制成功的“大浦洞-2”型导弹,这些都表明平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仍决心提高本国的导弹部队实力。可以有把握地认为,他们同样会对潜射导弹项目竭尽全力。

  政治事业心和资源分配

  基于已故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推行的先军政策,朝鲜将继续为陆基导弹和潜射导弹的研发提供资金及其所能召集的所有人力和物质资源。在金正恩及其父亲金正日眼中,导弹和核弹头是两大威慑能力,能够反制美国及其他国家企图通过军事力量颠覆其政权的计划,而且相较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福利等其他利害问题,它们仍会被优先考虑。

  从根本上而言,这有助于理解朝鲜的战时经济为何会运作良好,这种战时经济与二战时期的德国有很多共同之处,而非冷战时期受苏联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地,柏林强调发展超级武器,比如V-1飞行炸弹(首枚巡航导弹)和V-2火箭弹道导弹(首枚弹道导弹),与朝鲜决心打造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有相似之处。

  政策立场建议

  文章称,鉴于平壤似乎决心获得能够运载常规导弹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或化学弹头)的“三位一体”发射系统(陆基导弹、轰炸机和潜射导弹)以保持“二次打击”威慑能力,美国、韩国和日本应对朝鲜发展导弹的做法有清醒的认识,“北极星-1”潜射导弹就是最新的例证。

  文章认为,因此,华盛顿、首尔和东京的最佳选择是采取双向政策,一方面利用国际影响力确保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禁止向朝鲜转让导弹及重型武器的相关技术的决议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军事防御能力,以抵御朝鲜的弹道导弹。就第二方面政策而言,美国、韩国和日本应当在该地区保持强大的反潜作战实力存在,以制衡朝鲜的弹道导弹潜艇部署,同时让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韩国防空反导系统就是一个例证)成为优先获得资金并落实到位的项目。(编译/邬眉)

【编辑:邱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