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进行全民动员 冷静应对超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干旱、暴雪、暴雨、洪水、泥石流等频发。今年以来,新一轮厄尔尼诺的“威力”愈来愈强。世界气象组织多次发布预警,引起环太平洋国家的高度警觉,而饱受“厄尔尼诺”之苦的秘鲁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秘鲁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1997年至1998年的超强厄尔尼诺曾使这个南美国家遭遇强降雨并引发洪灾,造成300多人丧生,经济损失高达35亿美元。
今年10月,厄尔尼诺海温距平指数(升温幅度)累计达到18.4摄氏度,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这意味着全球时隔17年再次迎来“超级厄尔尼诺”。面临厄尔尼诺再次来袭,秘鲁怎么办?
全民动员
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让秘鲁人记忆犹新。秘鲁政府意识到,强化民众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认知对防灾减灾十分重要。今年7月,秘鲁政府宣布全国25个省中的14个省进入紧急状态,随后启动主题为“秘鲁准备着”的全国性宣传运动。
秘鲁“厄尔尼诺现象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农业部长胡安·贝尼特斯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说,应对厄尔尼诺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人人参与才能有效降低损失,因此,“我们动员企业、行业协会、工会、社区积极投入到这个运动中来”。
自9月1日起,秘鲁国家电视台、电台专门开辟新栏目“秘鲁准备着”,综合报道有关厄尔尼诺的消息,支持各级政府在受灾地区采取应急行动,指导民众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采取的必要安全措施。民防机构组织志愿者、球星、演艺界明星走进校园、社区、公园举办讲座、娱乐互动等宣传教育活动。
“厄尔尼诺应急演习”是秘鲁防灾减灾宣传运动的一项重要活动,这样的紧急救援演练,秘鲁全国各地每月举行一次。
未雨绸缪
秘鲁北部沿海是重要的农业产区,通贝斯、皮乌拉和兰巴耶克等省的农产品出口占秘鲁全国农业出口的40%,厄尔尼诺的到来将会给该地区带来大范围的强降雨。秘鲁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制定防范洪涝灾害方案,加快正在建设中的防洪工程,疏通排水道,加固路桥。
对于可能出现旱灾的南部地区,秘鲁农业部则重点对水库、蓄水池等进行加固。在安第斯高原地区,农业社区的牧民已开始进行牲畜防寒保暖和饲料储备工作。
秘鲁海岸线漫长,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然而,当厄尔尼诺来临时,秘鲁海域表层海水异常温暖,性喜冷水的鱼类大量死亡。据秘鲁渔业专家介绍,秘鲁海域水温升高导致鱼群逃离,捕鱼量下降。为此,秘鲁生产部将根据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条件调节捕捞时间。
秘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库斯科城、卡拉尔古城等,然而,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这些文物古迹造成严重威胁。1986年,昌昌古城就因受到山洪侵袭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
为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文化部制定了加强对沿海地区考古遗址的预防性保护工作计划。根据计划,由考古学家、文物保护工作者、建筑工程师和土木水利专家组成专门团队对秘鲁北部5省的文物古迹进行排查、加固和修缮,尤其是对世界上最大的土筑古城昌昌古城进行重点保护,为其搭建保护棚,在周围修建引水道,以免受到山洪冲击。
运筹帷幄
成立“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是秘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政府处置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自然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
设在秘鲁国防部大楼里的“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是该国首个功能较为齐全的国家级联合指挥中心。由信息采集厅和决策指挥厅两部分组成。走进信息采集厅,墙壁上的大屏幕分领域显示着监控画面。工作台前,科研人员熟练而准确地操作着计算机,处理各个系统的数据。
应急行动中心协调员费尔南多·瓦帕亚介绍说,这里汇集了秘鲁全国水源、气象、民防、地震、交通、通信等30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急行动中心便可协调救援部队、国民警察、消防、气象、卫生、环保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形成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快速行动、运转畅通的调度指挥体系。
多国气象机构12月上旬再次发出警告,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将继续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面对超强厄尔尼诺的来袭,秘鲁政府宣布延长多省紧急状态。
贝尼特斯说:“面对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我们学会了如何以各种预防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面对厄尔尼诺,秘鲁已做好一切准备!”(记者 张国英、贾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