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经济政策转向引关注 “安倍经济学”正将日本带入“黑洞”

2016年06月02日 19: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全球连线:“安倍经济学”正将日本带入“黑洞”——日本经济政策转向引全球关注

  新华社记者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日宣布再次推迟上调消费税率,“安倍经济学”即被贴上失败的标签。国际财经界人士及媒体普遍认为,未对症下药,其效果不彰令“安倍经济学”黯然失色,其更可能将日本经济带入未知的“黑洞”。

  安倍当天宣布将第二轮消费税增长计划推迟两年半至2019年10月起实行。安倍解释道,为避免进一步导致国内个人消费下行,日本政府作出了再次推迟上调消费税的决定。

  这是安倍政府自2014年4月初将消费税从5%提高至8%后,第二次推迟增税。按照初始计划,第二轮增税本应于2015年10月起执行。不过,由于第一轮增税后经济下滑、消费遭受重创,日本政府2014年11月宣布将增税计划推迟至2017年4月。

  就在两个月前,安倍还曾坚称会推进上调消费税计划,除非日本遭遇天灾或像雷曼兄弟破产那样大的经济打击。如今再次推迟增税,如同一记耳光打在安倍脸上。

  彭博社就此评论说,安倍推迟上调消费税的决定是政策大逆转,此前安倍曾表示其政策可以让日本经济足够强劲以承受消费税提高的冲击。这一决定会引发外界对日本政府能否控制其债务规模的质疑,也将使日本失去为其不断膨胀的社会福利开支融资的一个来源。

  日本政府债务率在1991年时仅为不到90%,安倍上任时攀升至236%。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测算,日本政府债务率目前或已升至250%,而且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对于再次推迟上调消费税,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警告说,这一决定将会损害日本政府偿债承诺的可信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安倍就职时曾誓言将带领日本经济重回健康增长轨道,并赢得抗通缩之战。如今,再次推迟增税令外界对其是否有能力兑现承诺存疑,也令日本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的目标更难实现。报道援引市场分析人士的话说,投资者不再认为“安倍经济学”能够成功,日本政府对经济难题缺乏新的解决方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6月1日发布报告说,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过于依赖货币政策提振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成为施政短板。事实证明,仅靠货币政策不足以拉动经济长期增长,货币政策带来的扭曲效应也日益凸显。报告认为,对日本来说,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财政可持续的关键在于结构性改革。

  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不久前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举办的一场活动上也指出,日本面临深层经济挑战,需要动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所有政策工具。但日本政府并未协调好这些政策工具的使用,对货币政策的依赖过多,而在结构性改革方面进展太慢。

  以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财税和结构性改革为支柱,“安倍经济学”旨在让日本经济摆脱长久以来的通货紧缩。为此,日本央行设定了2%的通货膨胀目标并频放“大招”,希望借此刺激经济增长、拉高物价水平。但囿于结构性困局,与消费税情况相似,通胀目标实现时间表也被一再推迟。

  《日本时报》网站刊登评论认为,“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措施治标不治本。日本央行印钞计划造福了对冲基金,而不是日本家庭,也让建立日本硅谷和掀起初创企业浪潮的承诺化为泡影。

  有学者指出,如果放松劳动力市场、简化创业手续、降低贸易壁垒、改变封闭的企业文化,日本经济增长可能会加快,企业高管就有更多空间提高员工工资,评级机构也会相信日本政府能够整固财政。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大冢节夫表示,安倍政府应该放弃依赖日元贬值或单纯要求公司涨工资来推动工资增长,而应该专注于结构性改革,如重振劳动力市场。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安倍本人并未有“改弦更张”之意,而是将延缓上调消费税当做推进其政策理念和实践的“缓手棋”。据媒体早前透露,安倍将在数月内公布一项大胆的财政刺激计划,总额约合900亿美元。为挽救“安倍经济学”,安倍似乎在考虑进一步加大财政刺激,这意味着安倍将放弃到2020财年实现财政盈余的承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则认为,日本央行将遭遇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被要求直接为财政资金“注水”,日本公共债务将出现难以持续的螺旋式上升,蕴含巨大风险。(参与记者:高攀、孙鸥梦、韩冰、沈忠浩、饶博、荀伟)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