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城”里幽暗沉沦 探寻奥兰多独狼的杀戮理由
奥马尔·马丁,制造美国迄今死伤最严重枪击案、“9·11”以来美国本土最严重恐袭案的“独狼”枪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14日,奥兰多“脉动”夜总会枪击案第三天,新华社记者驱车180多公里,来到马丁生前的最后住所——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圣露西县皮尔斯堡镇的“伍德兰独立产权公寓”。
这个小区共有四排带着长长走廊的两层楼房子,灰瓦屋顶,用绿色铁丝网与公用道路隔开,铁丝网下是厚厚一层松针。入口处没有大门,可容两三辆车同时出入,路边竖着指示牌,上书门牌号和公寓名,旁边铁丝网上挂着铁牌,上面是拖车警示:“未经授权,非法泊车,拖走费用,车主自付。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
小区里,有停车场、绿草坪,草坪边缘种着高大的松树和棕榈树,五六名房屋维护公司的除草工人正在忙碌。面对道路的第一排房子,楼上楼下门窗紧闭,所有窗户都用白色百页窗帘遮挡得严严实实。
一辆车身涂着“皮尔斯堡警察”字样的白色警车停在入口旁,阻止媒体入内。看见记者走过来,警官马克·斯托特勒从车里钻了出来。这是一个年仅21岁的帅气小伙子,笑容温和,态度礼貌,虽然一再表示按规定他不能回答任何与枪手马丁或这个小区有关的问题,也不可以就枪击案表达个人想法,但他还是告诉记者,马丁一家确实住在里面一间公寓里,联邦调查局人员已经来过,小区居民有租户,也有很多买下房屋自住。枪击案发生后,他们没有搬走,只是向警方投诉要求阻止媒体进入。
斯托特勒早上六点就来到这里值勤,记者中午见到他时,他一个人顶着大太阳,已经守了五六个小时。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本地人,就在离小镇很近的地方长大。记者于是问,小镇的生活氛围是什么样?
他回答说:“就是普通美国人那样的生活啊,没有什么特别的。”
“普通美国人的生活?那是什么样?”
“好好工作养家,照顾家人,享受家庭生活,和他们共度人生,”他答得很快,毫不迟疑。
谢过这位美国“暖男”,记者开车绕到小区后面,那里用一排木篱笆和草坪、道路隔开。根据奥兰多当地报纸报道,马丁一家就住在第三排公寓的底层,从小区后面望去,可以看见他家的后门侧开着。视力所及,唯有第三排一层有一家的后门开了一半。除了这扇后门,小区后面两排房子同样门窗紧闭,静寂无声。
佛州《棕榈滩邮报》报道说,联邦调查局在枪击案的当天夜里搜查了马丁的住所。马丁家里的陈设,“看上去就是一个丈夫、妻子和一个3岁儿子组成的正常家庭”,客厅铺着地毯,系着“迷你小黄人”气球,放着哑铃。儿童房里有棒球帽、动画片《冰雪奇缘》里的“雪宝”玩偶和一辆蜘蛛侠自行车,浴室里贴着《星球大战》海报。有媒体说,公寓是马丁父母购置的,也有媒体说,马丁一家只是租户。至于居住的时间,有媒体说5年,也有的说只有几个月。冰箱和墙上的几张纸条,显露了男主人的宗教倾向。
奥兰多是著名观光休闲城市、“主题公园”之都,近些年又建成高科技走廊,被称为佛罗里达州的硅谷。皮尔斯堡距奥兰多大约两小时车程,原以为这会是一个富裕的小镇,但是开车转悠一圈,却发现情形似乎并非如此。
虽说在“伍德兰独立产权公寓”周围,大都是带草坪的一栋栋单独房屋,窗外装着遮阳挡,但基本都是只有一层的平房,外表朴素。据说在美国,看房子先看草坪。小镇上,有很多人家的确草坪修葺整洁,但也有草皮稀稀拉拉的,一些房前随便堆着杂物,间或有一两栋连房屋本身都显得有点破败。
好不容易看到一户人家的女主人在门口饲弄花木,赶紧上前搭讪。58岁的金是个白人, 从事护理工作,在小镇已经住了十五六年。但住这么久,她说,自己没有遇到过马丁,得知枪手就住在镇上后,感到非常震惊,对马丁能够获得许可购买这么有杀伤力的武器,觉得“实在太危险了”。问她对小镇生活的愿望,她苦涩地笑了一声,说:“平安就好。”
金不愿多谈,也不愿透露自己的姓氏。
另一户人家是对黑人夫妻,4年前搬来镇上,态度更加勉强。男主人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回家。房子是租的。不,他们不认识马丁。“您的名字是?”“因诺森特。”他回答了一个语带双关的词,因诺森特在英语中即是人名,也是“无辜”的意思。
和金家一样,他们家里没有枪,也没有想过买枪。
按照2010年美国人口统计,皮尔斯堡小镇居民40.9%是非裔,45.3%是白人,21.6%是拉丁裔,亚裔仅占0.9%。1.5万处住所中,有1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占32.9%,住在一起的已婚夫妻占37.3%,户主是单身女性的家庭占19.6%,“非家庭”住户占37.9%,只有一个成员的家庭占比32.5%,65岁或以上独居老人占11.7%。总体平均下来, 每个家庭的规模是3.5人,年龄的中位数是35.2岁……
美国人口统计分类之复杂令人惊异,但更令记者惊异的是,不论怎么分类,族裔也好、住所也好、家庭形态也好,年龄段也好,在皮尔斯堡,没有任何一种类型能够超过半数成为主导。
不仅如此,小镇的每个家庭的收入中位数约为3.6万美元,人均收入仅为1.67万美元,都显著低于全美平均。小镇人口中,30.2%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然而,根据英文维基百科,这个大西洋边、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竟享有“日出城”的美誉,与比它庞大N倍、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日落城”旧金山是姐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