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南海仲裁后菲律宾如何“落子”?
新华网北京7月13日电 当地时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
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众所周知,仲裁结果在第三方强权的干涉下早早就失去了悬念。显而易见,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在2013年将南海问题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法庭,与其说是援引国际法解决争议,不如说是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第三方势力插手南海问题提供铺垫。
南海仲裁案为何是一场闹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国际海洋权益争端强制仲裁程序明确规定:签约国有权不接受涉及主权性问题的仲裁,中国政府也已在2006年声明中国不接受有关“领土主权、海洋划界及军事活动”等问题的强制仲裁程序。
那么,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为何宣布自己有权仲裁南海争端问题呢?菲律宾在诉求中故意模糊争论焦点,围绕着岛礁或人造建筑的专属经济区等议题,有意在表面上避开领土主权问题。
事实上,伪装在非主权海洋权利诉求之下的真实目的是攻击中国“九段线”及“岛礁扩建”的合法性,从而间接否定中国的领土领海主权。
南海九段线示意图
配合菲律宾的申诉,海牙国际法庭有意纵容菲方游走在规则边缘,加之掌握舆论优势的西方国家大肆宣传南海问题,刻意营造菲律宾受害者的假象。
可以想象的是,西方一些媒体在报道仲裁结果时将会使用晦涩或精简的语言,例如用“中国在南海权利被判决非法”等语句引导舆论。
后续域外势力也将以此为借口,继续挑衅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利益,这也是这场闹剧的最终目的。
菲律宾新政府态度急转?
然而,站在菲律宾的角度,近期事态的急剧变化很可能迫使其改变对南海问题的策略。首先,以亲美反华而著称并发起仲裁案的阿基诺政府已经下台,履新不久的杜特尔特政府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国内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大选也进入了白热化,近期“新孤立主义”情绪也在美国有所发展,杜特尔特政府也需要时间观察未来的美国新政府推动“亚太再平衡”的决心。显然,如果菲当局执意充当域外国家的反华先锋,那么很可能将是最大的输家。
菲律宾外交部长亚赛7月8日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菲律宾即使赢了南海仲裁案,也愿意同中国分享南海争议地区的自然资源,总统杜特尔特希望在仲裁判决后迅速开始同中国直接会谈。
事实上,在仲裁结果公布之前,菲律宾政府已经出现态度转变的迹象。杜特尔特明确表示南海问题不是新政府的优先议题,菲外交部长亚赛也在上周透露仲裁结果出台后,中菲双方仍将就共同开发利用南海资源进行友好协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菲律宾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发生急转呢?恐怕言之过早。其一,菲美军事同盟关系是美国制华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同盟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菲律宾很难轻易跳脱美国的战略思路。其二,新政府必然顾忌菲律宾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的声音。例如,曾在上月尝试登陆黄岩岛的青年激进团体“自由是我们的”在“脸谱”上指责外长亚赛的言论是对华妥协。
因此,杜特尔特政府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来冷处理南海仲裁,一方面继续向中国“喊话”,强调菲美特殊关系,另一方面克制对华挑衅的言行,寻求与中国对话的可能性。
南海争端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
南海仲裁案,加上菲美两国签订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是阿基诺政府留给菲律宾新政府的“负资产”。如果菲律宾在“负资产”的束缚下,继续沿着过去几年的思路加强与中国在南海对抗,必然会得不偿失,也不符合杜特尔特注重国内民生的新思路。
因此,一些菲律宾有识之士呼吁新政府把注意力放到与中国的务实合作上。目前,菲律宾面临着严重的基础设施不足和经济困顿问题,而中菲双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因此,仲裁之后,菲律宾新政府应该思考如何打破仲裁闹剧所导致的中菲两国外交和经贸关系的坚冰,通过推动互利共赢和双边合作消除仲裁案所遗留的不良影响,并且在未来互信友好的基础上寻求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之道,而非对域外大国的制华政策随风起舞。
如果将南海问题比作一个国际大棋盘,菲律宾新政府必须要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思考下一步落子何处。
作者简介:
张行,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万里常安海外风险研究院研究员。
专题:菲律宾南海仲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