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敛财黑幕:与枪手公司合作 批量发表学术论文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据《参考消息》报道,近日,美国一家名为“剽窃监督”的反论文抄袭网站根据网友举报,从调查一篇剽窃的论文入手,顺藤摸瓜获得惊人发现:一些旨在敛财的国际学术期刊与代写论文的“枪手”公司狼狈为奸,疑似为大批中国研究人员批量生产、发表学术论文。
实际上,关于国内研究人员国际论文造假的报道此前曾多次见诸报端。去年一年,仅国内研究人员国际论文因造假遭撤稿的报道至少有3次,总共涉及论文100多篇。那么,相关国际期刊与一些研究人员在这场“造假风波”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根据“剽窃监督”网20号发表的报告,此前有匿名网友举报中国某医院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涉嫌严重剽窃。该网站编辑利用英文查抄袭软件调查后发现,被举报论文文本抄袭的比例高达31%。
随后,该网站编辑又调查了发表被举报论文的杂志《遗传学和分子研究》,结果发现,这份远在巴西的杂志去年总共发表2056篇论文,其中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有1605篇,比例高达78.1%。这些论文中,至少有5篇论文和被举报论文使用的部分图表相同。他们认为,很可能是第三方论文代写公司批量炮制了这些论文,而《遗传学和分子研究》是专门瞄准中国研究人员敛财的一份杂志。
截至目前,《遗传学和分子研究》杂志并未向媒体作出回应。不过,国内研究人员对发表论文,尤其是国际论文存在巨大需求却是不争的事实。廖同学是国内某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他透露,学校里经常会见到类似发论文的广告。“有时候都能接到小广告,说可以代发文章,可以代写,请联系谁谁谁之类的。如果是一般的国内期刊文章,价格都在四五千、五六千,但如果是SCI这种比较厉害的文章,可能要两万多。”
SCI作为世界权威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它的影响因子是评价一本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能被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收录,通常认为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所以,将论文发表在SCI影响因子较高的国际期刊上成为国内研究学者的目标。王医生是国内某知名医院的口腔科医生。他表示,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他们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是发表的时候必须要有影响因子。国内虽然有英文期刊,但发了之后可能没有影响因子。别的专业不知道,但我们口腔专业(国内有SCi影响因子的期刊)基本没有,还是要看国际的。晋升职称什么的,也都是靠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不同的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有一些小杂志也有影响因子,但可能刚成立没几年。人家也着急要稿,也是要挣一些稿费。他会变相提示你多交一些钱,评稿费多给他一点儿,他也就给你发了。”
部分国际期刊门槛不高,缺乏必要的审核,也给了论文造假者一些可乘之机。王医生透露,部分医学论文中存在实验数据造假的情况。有的人是没做,他说是这样的结果。再有就是做出来的实验不可重复,无法复制,也涉及到实验造假。再有的就是之前实验前的图,P一下变成实验后的图,主要是数据造假。
巨大的论文需求也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寻找“枪手”炮制论文尤其是英文论文,甚至催生一条代写、代投国际论文的“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廖同学说:“国内有专门的论文写手,他们接到题目后,会在网上简单搜索一些文章进行再组合,这边抄一段、那边抄一段、然后拼起来一篇文章。像SCI这种有专门的写手,工作方式也差不多,不过就是写手的能力和水平相对高一点,一般都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博士之类的。”
“剽窃监督”网站在报告中指出,为他人代写论文的“枪手”公司和以敛财为目的的“掠食性”期刊,一个赚论文造假的钱,一个赚版面费,造成的结果,就是制造出大量“污染整个科学文献数据库的垃圾论文”。负责运营SCI,也就是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汤森路透集团,其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对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期刊逐个评审,这些期刊可能会被从SCI数据库中删除。
此次“剽窃监督”网站的调查,无疑又给国内科研人员敲响了一记警钟。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田禾教授认为,应该改变国内科研评价体系中“论文至上”的问题。以刊评文导致很多学生,尤其是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称,不择手段去想办法发表文章。他们更看重的是发表文章的期刊级别,而不在乎发表内容,这扭曲了科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