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艰难前行 政坛高层大洗牌
□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史天昊
对于乌克兰来说,虽然2016年在解决乌东冲突、获得欧盟免签政策等问题上未取得重大突破,但这个深处大国博弈夹缝中的国家,正用历经苦难却依旧焕发生机的事实向世界阐释着“希望”的含义,乌克兰带着“和平”和“入欧”的梦想,继续向着2017年迈进。
政坛高层大洗牌
乌克兰在2014年“广场革命”之后形成的政坛格局,在今年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本年度,乌政权高层进行了人事大洗牌,总理、议长、总检察长、总统办主任等要职易主,政府多个部委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一些地方上更是从州长到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发生变更。
亚采纽克是在2014年“广场革命”中上任的前总理,自去年底开始,亚采纽克政府因推行改革和反危机措施不利,逐渐失去政党和民意的支持。乌议会执政联盟内部批评政府的声音日渐高涨。今年2月中旬,尽管大多数议员认为政府工作不令人满意,但政府不信任案投票却还是未获通过,该事件造成议会原执政联盟瓦解。经过两个月的政治博弈,未被弹劾的亚采纽克最终还是“被迫”主动请辞。4月14日,乌克兰议会通过法案,批准亚采纽克政府辞职,同时任命前议长格罗伊斯曼为新政府总理。
总统波罗申科于2月16日以“未能赢得社会信任”为由要求时任总检察长绍金辞职。绍金上任一年期间,因推行司法体系改革不力及终止反腐大案调查而广受批评,他于2月19日正式递交辞职申请。议会5月12日投票批准波罗申科联盟议会党团领袖卢岑科为乌克兰总检察长,值得一提的是,议会当天还通过了对总检察长任职相关法律的修改,允许没有受过法律教育且未在司法系统工作过的人出任总检察长职务。这为完全不具备法律背景的卢岑科出任总检察长一职扫清了障碍。当然,卢岑科同样也是总统波罗申科的政治盟友。
反腐成就受肯定
腐败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乌克兰的“顽疾”,打击腐败也是乌政府本年度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
2016年,乌克兰在反腐败改革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设立国家反腐败局和反腐败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启动网上公共采购程序等,但在推行一些重要的其他反腐败措施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比如新成立的反腐机构和总检察院间如何协调、配合。
在反腐工作领域,让官员财产更加透明的“财产电子申报”成为下半年的热议话题。10月31日凌晨,乌克兰完成了财产电子申报的第一阶段提交进程。公布出官员所拥有的财物五花八门,立刻引爆了当地媒体和社交网络。波罗申科11月3日表示,反腐并非反“富”,而是要和那些在国家机关任职期间非法获取公寓、汽车、别墅、私人飞机等的罪犯作斗争。
欧盟11月3日回应,财产电子申报是乌克兰推行反腐改革的里程碑。作为欧盟给予乌克兰免签政策的条件之一,同样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乌提供贷款的条件之一,乌克兰的反腐工作虽带有“讨好西方”的目的性,但的确值得肯定和期待。
东部冲突“冻结化”
乌克兰东部地区自2014年4月爆发武装冲突以来,至今战火难熄。进入到2016年度,更是一直处于“打打停停”的胶着状态。尽管德、法、俄、乌的“诺曼底模式”定期举行磋商,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频繁进行会晤,但去年签署的新明斯克协议仍未得到有效执行。乌东局势呈现“冻结化”状态。
就乌东局势而言,本年度的乌俄“换俘”不容忽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萨夫琴科的获释回归。萨夫琴科是乌克兰首批女飞行员,她在乌东部地区冲突爆发后以“志愿者”身份加入支持乌克兰政府的武装,2014年被俄方抓获。今年3月,俄法院以涉嫌谋杀两名俄罗斯记者并非法穿越俄乌边界为由,判处萨夫琴科22年监禁。作为释放萨夫琴科的交换条件,乌克兰释放了两名被逮捕的俄罗斯公民,此二人在今年4月被基辅的法院判处14年监禁。萨夫琴科回到家乡后,在乌克兰政坛活跃度极高,经过今年的经验积累,明年她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人们都拭目以待。
乌克兰东部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总的来说,2016年乌克兰在处理东部问题上有进有退,但受到大国博弈的牵制,还是略显无奈。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旬,冲突已经造成1万多人死亡,约2.28万人受伤。战争对冲突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打击,也使得乌、俄两国关系交恶,甚至加深了乌、俄两个族群间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