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福岛核事故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2011年3月11日,一场特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北沿海。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引发了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6年过去了,福岛核事故阴影犹在,核电站报废和核污染应对等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福岛县,占地约350万平方米,1971年1号机组开始运转,截至核事故发生时共有6个机组。“3·11大地震”引发高达17米的海啸,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应急电源系统,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无法发挥作用,酿成1至3号机组堆芯熔化:反应堆内压力容器中的核燃料棒失去冷却后迅速升至极高温度而熔毁,并从压力容器底部泄漏到外面一层安全壳的底部。当时处于冷温停运的4号机组躲过一劫。5号和6号机组因备用电源没有毁于海啸使这两个机组得以幸存。
2012年,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7级,与20世纪80年代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级相同。
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将福岛核电站周边占福岛县面积约10%的区域划为避难区,这一区域内辐射水平严重超标。6年之后,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大部分地区空气辐射水平已回落至大地震前水平,但避难区内的部分区域辐射仍居高不下。 2017年这一“无人区”面积略有调整,占福岛县总面积7%左右。如今还有8万名被强制疏散的原福岛县居民继续过着避难生活,返乡无期。
东电计划用40年时间完成福岛核电站6个机组的报废工作。6年来报废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2011年年底,核电站所有反应堆处于冷温停止状态;2014年,东电先将5号和6号机组报废,并完成4号机组内存放在乏燃料池中的燃料棒转移工作。目前,如何取出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部的核残渣被认为是福岛核电站报废的最大挑战。
现阶段东电对福岛核电站的作业主要包括:一方面利用机器人对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情况进行调查,另一方面为取出1至3号机组乏燃料池中的燃料棒做准备。然而机器人调查并不顺利,不但故障频发,还有多台机器人损毁在机组安全壳内。东电认为,机器人故障可能与超高辐射有关。
此外,如何处理大量核污水也是东电面临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