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热点国家回眸:中东之黎巴嫩——惊变的一年
新华社贝鲁特12月5日电 中东之黎巴嫩:惊变的一年
新华社记者李良勇
2017年对黎巴嫩政坛而言是不平静的一年。临近岁末,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引发政坛“地震”。虽然峰回路转,但黎政局仍充满变数。
事发突然
11月4日,正在沙特访问的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并指责伊朗及其“代理人”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事务。黎巴嫩媒体普遍认为,哈里里此举,是沙特与伊朗矛盾激化的又一体现。
近年来,黎巴嫩政局受到沙特和伊朗两国势力影响。其中,哈里里领导的“未来阵线”与沙特关系密切而黎巴嫩真主党则追随伊朗,双方分歧严重。
随着中东局势发展,沙特与伊朗的地区影响力此消彼长,这种状况在黎巴嫩也有所体现。去年10月,米歇尔·奥恩经黎巴嫩议会投票当选总统。当地媒体认为,真主党的首肯,是奥恩当选总统的关键。同年12月,奥恩宣布组建由哈里里担任总理的新一届政府。新政府内包括多名与真主党关系密切的部长。
黎巴嫩舆论认为,沙特迫切希望开辟与伊朗对决的“新战场”,在“新的舞台”展示其影响力。而黎巴嫩政府的外交政策和真主党直接参与中东他国战事,被沙特认为是伊朗操控的结果。
国家遭殃
哈里里宣布辞职,令平静不到一年的黎巴嫩政局再次出现动荡。
首先,黎巴嫩脆弱的政治平衡再次被打破。尽管事发后黎巴嫩没有出现各派激烈争夺的局面,但暗流涌动。媒体分析认为,哈里里如果坚持辞职,最大的牺牲品很可能是维持黎巴嫩稳定的现有政治协议,并可能再次引发黎国内不同教派间的争斗,甚或触发暴力冲突。
其次,政府停摆,经济受损。事发一个月以来,黎政府处于瘫痪状态。黎巴嫩经济分析师卡迈勒·瓦兹尼说,如果哈里里辞职,现政府被解散,将导致黎巴嫩出现“政治真空”,现政府所承诺的21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油气开采以及新通过的政府财政预算案等必将被搁置,国际投资者也会望而却步。
另据黎巴嫩《每日星报》报道,出于对局势担忧,黎巴嫩一些富人甚至考虑花钱购买外国国籍“以备不时之需”。
前景难料
哈里里宣布辞职后,经法国斡旋,于11月21日返回黎巴嫩并宣布暂缓辞职。随后,哈里里进一步表示,如果真主党能从其他国家抽身、黎巴嫩真正信守“不卷入地区冲突”政策,他会收回辞呈。
真主党领导人11月底宣布,真主党在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的任务接近结束,将撤回武装人员。观察人士认为,撤兵之举可能是顺水推舟。而对于沙特指责其向也门胡塞武装提供武器,真主党予以否认。不过,真主党是否真正会做出让步以及如何让步才能让沙特满意,还需拭目以待。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主党拒绝做出真正让步,沙特对黎巴嫩的下一步举措很可能是经济制裁。独立政治分析人士奥马尔·易卜拉欣表示,对黎巴嫩而言,经济制裁的影响将非常严重。
易卜拉欣指出,侨汇、外来投资和旅游业,是黎巴嫩经济的重要支柱。沙特等海湾国家是黎巴嫩重要的侨汇、外来投资和游客来源。如果这些国家对黎巴嫩实施制裁,必将重创黎巴嫩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