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看!“美国重建中国论”这么来的

2018年10月17日 09:40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看!“美国重建中国论”这么来的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张梦旭 青 木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丁雨晴】美国副总统彭斯日前发表长篇演讲,对中国内外政策横加指责。尽管有美国媒体称,由于准备时间太短,彭斯演讲中对中国的指控显得“手忙脚乱”,缺乏依据,但他的一些话还是显得格外离谱,让人大跌眼镜。比如他提到中美贸易逆差时说:“正如特朗普总统本周所说,我们在过去25 年里重建了中国。”美国重建了中国?对中国听众来说,这实在有些天方夜谭。然而,不仅仅是彭斯,在一些美国政客和学者圈中,该论调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不少拥趸。这一说法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它有什么来历?为何会被美国领导人大加宣扬?《环球时报》记者对此做了调查采访。

  从政界到学界,荒唐言论源自他们

  “你知道,是我们重建了中国。他们用从美国抽走的钱重建了中国。他们通过货币操纵、货币贬值来达到目的。这一切手段是非常精妙的。我的意思是,他们在操纵货币贬值方面堪比国际象棋高手。”这是2016年4月,特朗普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的一段话,当时他还在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环球时报》记者检索发现,进入2018年中期选举季以来,特朗普不停地在各个州的竞选集会现场重复这一论调。6月,他在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发表演讲说:“你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别无选择,这是许多年前就应该做的。中国每年从我们国家拿走5000亿美元用于重建中国。我总是在说‘是我们重建了中国’。他们从美国拿走了这么多。现在是时候了,是时候了。”

  9月底,在密苏里州斯普林费尔德为共和党参议员人选霍利助选的大型集会上,特朗普再次把美中贸易逆差等同于美国送给中国的财富:“中国去年从我们国家拿走了5000亿美元。我们重建了中国,我们给它们如此多的财富,我们正在改变这种情况。”

  到了本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说把“美国吃亏论”“美国重建中国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过去17年,中国GDP增长9倍,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中国的行为给美国带来巨大贸易赤字,去年这个数字是3750亿美元,几乎占我们全球贸易赤字的一半。就像特朗普总统本周说的……”

  不仅是他们,在美国部分智库学者中,这种谬论也有一定市场。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参加一场由哈德逊研究所主办的中美贸易争端研讨会。会上,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历史学家阿瑟·赫尔曼说:“美国过去的对华接触战略已经失败,中国一直声称中美合作是双赢,事实上是中国赢、美国输,中国靠美国建立的自由市场秩序全面崛起,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却被牺牲了……过去美国让中国受惠很多,现在中国应该回馈美国。”

  尽管没有哪位美国学者明确说“美国重建了中国”,但像阿瑟·赫尔曼这样的人有不少。他们认为,在与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来往中,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失策”,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比如在2007年出版了《中国幻想》的美国记者、作家詹姆斯·曼。在学者和官员之间变换角色的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阿什利·泰利斯也认可类似观点,两人都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在兰德公司工作过。

  更典型的代表是哈德逊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白邦瑞。白邦瑞在其著作《百年马拉松》一书中写道:“40多年来,美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帮助中国政府建立起蓬勃的经济,开发出科学和军事能力,在世界舞台上占了一席之地,初衷就是中国崛起将给我们带来合作、外交和自由贸易。”英国广播公司评论称,彭斯那场演讲特别提及白邦瑞,白邦瑞也被特朗普赞为“中国问题顶级权威”,从白邦瑞书中所写内容来看,美国当局应该很大程度上接纳了他的观点和建议。

  影响特朗普观点的还有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等人,后者在《致命中国:美国是如何失去其制造业基础的》一书中,从货币操纵、不公平贸易政策、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等方面渲染中国对美国造成的伤害和威胁。在由该书制作的纪录片宣传页上,当时还未成为总统的特朗普写道:“一针见血。”

  德学者:美国也有过“重建德国论”

  “是时候打破这个神话了,美国并未带给中国现代化。”早在2015年6月15日,中国学者陈定定就在美国《外交学者》网站上撰文称,在华盛顿决策者和战略家圈子中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即中国背叛了美国。“就好像美国在过去30余年内将‘现代化’当做礼物拱手送给中国一样。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它不仅忽视了美国经济从中国出口受益颇丰的现实,而且完全淡化了中国自身的作为。”

  “我当时写那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国内出现了关于‘美国是否为中国带来现代化’的讨论,此后,美国国内也一直有类似观点。”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陈定定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样的观点比较偏颇,在美国国内不是主流,也鲜有政客、学者将这种言论加进自己的观点中。”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美国重建中国”这类夸张提法此前几乎没有,通常都是说美国为中国的现代化、经济起飞做出了贡献,这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在官方表述中,只有特朗普政府这样说,这透露出傲慢和无知。在美国,这不是主流声音,严肃的学者、主流媒体以及以往的美国官方不会有这种说法。”

  其实,当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说出“美国重建中国”后,美国著名的“政治真相”网站就做了“事实核查”,称该说法是对美中经贸关系“过于简单化”的描述。美国卡托研究所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认为,特朗普的说法仅仅反映了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贸易,是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这让中国数千万人口摆脱了贫困,“改革才是其中的决定因素”。

  其他学者也表达了看法。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经济专家迈克尔·佩蒂斯说:“我不会说美国的对华赤字重建了中国,但它们或许使中国能以更低的国内政治成本重建自身。”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则表示,按照特朗普的逻辑,人们也可以说中国通过向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及更多储蓄重建美国。“如果没有这些储蓄或中国对美国政府债务和公司投资的融资,美国将无法维持房地产、国防及商业领域多年来的增长。在一个相互联系的全球化世界,很难说谁在重建谁。”

  今年9月19日,《纽约时报》刊发一篇有关特朗普“美国重建中国”说法的文章,引来众多留言,其中纽约读者“Duane McPherson”表示,特朗普此说是零和思维,有这种思维的人总是认为“如果你得到好处,我就失去好处,我们不可能都受益”。有分析称,许多美国民众知道特朗普喜欢信口开河,他不但表示从美国涌出的大量资金“重建”了中国,还说过“我已经逆转”这种现象。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德国及欧洲社交媒体上,彭斯的长篇演讲引来嘲笑。有网友说,美国借了中国那么多钱,还有能力建设中国,太可笑了;还有人说,美国连伊拉克都无法重建好,怎么建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是缺乏历史观的说法。”柏林中国问题学者夫罗里扬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历史才200多年,怎么来建设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即使美国加上所有西方国家,也没有实力重建中国。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成功,靠的是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中国人的勤奋。他提到,美国这种“重建某国”的思想在二战后就有了。由于二战后对德国的帮助,美国有人曾说过“重建德国”之类的话。不过,像现在这么响亮地用在另一个大国上,很罕见。

  究竟是谁将现代化带给中国?

  追溯美国与中国的往来,很多美国媒体和学者往往提到一个年份——1967年。那年10月,尼克松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文称:“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游离于国际大家庭之外……”4年后尼克松入主白宫,开始执行其向中国打开大门的“承诺”。

  实际上,连尼克松自己都承认,当年访华不是要帮中国实现现代化,而是对苏联打“中国牌”。当时中美在安全利益上高度一致,这才有了两国领导人互动的大手笔,并在几年后正式建交,从而带来中美更广泛和密切的交往。

  “如果尼克松从未前往中国会怎样?”美国《国家利益》曾以此为题撰文称,美中在1979年建交并非必然发生,但两国都存在从建交中受益的强大力量。或许只有尼克松才会在1972年去中国,但从长期看,即便他不去,也很难阻止中国再次崛起。文章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中贸易展开,美国经济才受到相应影响。而中国经济转变的核心要素源自国内农业改革的成果,而非对美开放,“中美关系只对中国的转变起到次等作用”。

  正如陈定定在文章中所说,美国只是像对许多其他经济体所做的那样给予中国正常的贸易地位,而市场准入本身并不会给中国带来现代化。倘若获准进入美国市场就能帮一个发展中国家迅猛发展,那么印度和巴西等国早就成为经济强国了。

  究竟是谁将现代化带给了中国?美国学界早给出了答案。在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中,作者讲述了中国在过去200年对现代化的追求。在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中,作者探讨中国崛起历程,详细记录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领导人坚定不移地让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的努力。

  对于有美国学者称“过去美国让中国受惠很多,现在中国应该回馈美国”,陈定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该说法不恰当,中美经贸关系是互惠的。“中国的现代化得益于外部环境与自身改革的双重因素,并非某一个国家的馈赠。对于中美关系施惠与受惠的认知所导向的亏欠与回报思维,将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健康因素。”

  德国《经济周刊》14日采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及提出“全球化”一词的约翰·奈斯比特及妻子多丽丝·奈斯比特。他们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承担了重要角色,现在中国只是在回归这种角色。但许多美国人仍然瞧不起中国,无法想象中国崛起与美国并行。奈斯比特夫妇在其著作《中国大趋势》中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做过总结:中国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中国一直在边干边学,摔过跟头,失败过,但它一直坚持前进。

  在德国《南德意志报》看来,美国过去20多年的确希望“重建”中国,因为华盛顿一直寄希望于中国的市场开放与民主化进程能同时进行。按美国的构想,中国的经济崛起将会在中期内促进“民主化”,从而避免地缘政治竞争。尽管美国一直有警告声音,质疑是否应该让唯一值得重视的对手如此快速地发展经济,但质疑者一直是少数,制定这种对华政策的美国充满了自信。然而,现在情况变了。 吴心伯说,除了“美国重建中国论”,美国国内近年来还有“对华接触政策失败论”,这也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观点。此外,美国流行一种说法,称中国正试图颠覆现有国际秩序,要建立一种与现有所谓“自由国际秩序”完全不同的新秩序。          

【编辑:郭泽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