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目标发起猛烈空袭,迄今为止已经造成300余人死亡、1500余人受伤。这是自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军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也被外电称为巴以冲突60年以来最为血腥的一天。以色列空军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再次充当急先锋,对于强制推行以色列的国家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关于以色列发动此次空袭的原因,有关各方已经做了较为详尽的报道,这里笔者着重从军事的角度剖析以色列空袭行动若干突出的特点。
首先,空袭目标的选择力求直接达成以色列的政治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哈马斯的势力迅速壮大,逐步崛起为巴勒斯坦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与巴勒斯坦的长期斗争中,以色列的主要对手已经由原来的一个(法塔赫)发展为两个(法塔赫和哈马斯)。法塔赫虽然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但只代表正统的巴勒斯坦政治势力,在底层民众的影响力有限,其势力范围主要局限在约旦河西岸;哈马斯因其形式极端的斗争手段而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但却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巴勒斯坦民意的体现,其影响力主要在加沙地带。以色列此番对加沙地带空中打击的目标主要是哈马斯武装组织的军事据点、训练营地以及政治领导人的办公机构,其行动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直接打击最重要的对手哈马斯,震慑其抵抗意志;二是加剧巴勒斯坦内部哈马斯与法塔赫两派政治势力的矛盾,间接削弱巴勒斯坦的抵抗实力;三是稳定以色列国内政治形势,缓和各方对政府施加的政治压力。因此,以色列空军对加沙的空袭可以说是一石三鸟。
其次,发挥空中力量的非对称优势实施城区非正规作战。历次阿以战争都已经展示了以色列在传统的正规作战中所具有的战略优势(尤其是空中力量所具有的优势),巴勒斯坦方面不得不转而依托非正规作战与以色列强大的军事机器抗争。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是一场在乡村地带进行的非正规作战,由于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不甚明确且过于宽泛,以色列空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倍受各方指责。此番对加沙地带的空袭,以色列空军明显接受了黎巴嫩战争中作战使用的教训,战略目标的设定非常明确。以色列空军集中力量对位于城区的哈马斯的政治与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哈马斯的军事力量主要是使用轻武器的步兵,缺乏区域预警和中空高的防空手段,面对以色列的空中打击只能被动承受而不具备有效反击的手段。尽管对城区目标进行空中打击的难度远大于乡村地带,但是空中力量拥有的情报、监视、侦察与精确打击能力,对空中力量在城区作战环境中有效发挥其作战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战术运用“快、准、狠”。以色列政府总理于12月25日对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发出了措辞强硬的警告,暗示以色列将采取某种程度的报复性打击,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行动在战略上已经丧失了突然性。但是,以色列空军选择12月27日这一巴勒斯坦的休息日发起大规模突袭,多少出乎哈马斯的意料,哈马斯方面遭受的较大损失足以证明以色列空军达成了战术突然性,而且不到2天的作战筹划时间,反映了以色列空军甚高的战备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由于所选择的打击目标主要分布在加沙地带的城区中,以色列空军全部使用空射精确制导武器进行突击,力求避免因过大的附带损伤而陷入政治上的被动。为缩短作战进程、扩大突击效果,以色列空军采取了同时突击的战术,在不同的高度层配置攻击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由预警机进行统一的战场空域管制,连续出动多个批次,对分布在加沙地带不同区域的近50个目标进行了高强度的同时打击,使哈马斯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尽管从纯军事角度看,以色列空军此次对加沙地带的空中打击是成功的,但是显然无法真正使以色列摆脱其在该地区面临的政治困境。因为,在以巴关系问题上,军事打击仅仅治标,未能治本,60年的以巴冲突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结论。(王明志 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