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0周年。30年前,一场宗教革命推翻亲美王室;30年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经受了两伊战争和国际制裁的考验,但保守派和改革派就民主、自由和女性权利等基本问题存在分歧,经济自给自足仍是未达成的革命理想,伊朗的伊斯兰民主之路仍在摸索中,新的考验和挑战将接踵而来。
据香港《文汇报》综合报道,1979年初,伊朗示威民众高呼“独立、解放、伊斯兰共和国”走上街头,推翻美国扶植的巴列维国王,于2月1日迎回流亡国外15年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并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摒弃所有外国势力干扰的伊斯兰共和国。
虽然政治上取得独立,但30年来,轮番执政的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均未能取得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和孤立政策下,伊朗经济至今仍然面对欠缺资金和科技、高通胀、财政负担过重等重重困难。
伊斯兰革命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釜底抽薪,中止对伊朗的资金和科技支持,又先后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项针对伊朗的制裁决议,严重滞碍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核电技术的发展。
例如不什尔的核电厂在革命前得到德国西门子提供技术协助,但革命后德国拒绝继续协助,伊朗要寻求俄罗斯工程师完成工程。伊朗的碳氢化合物工业也一样,最初得到美国和英国的协助,后来要寻求中国和马来西亚协助。
粮食机械依赖进口
2004年,伊朗曾经声称小麦产量已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但由于国内需求不断增加,4年后也要从外国入口500万吨小麦。除了入口食物,伊朗还要靠外国入口金属、机器设备和汽油。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一直希望大量投资国内科技项目刺激经济增长,但结果只能利用赚取的油元购买入口货,估计到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伊朗入口金额多达700亿美元。
现实利益渐超宗教教义
经济学家伊达拉蒂安认为,革命道路妨碍了伊朗经济快速增长,“如果我们没有破坏与西方的关系,如果我们没有受到制裁或(两伊)战事……我们的经济增长会改善,而且代价不会这么高。”
但已故最高领袖霍梅尼希望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能够迈向富强。他曾经说过,国家利益应胜过宗教律法的约束。宗教领袖们上台后的确作过让步,例如节省日光的政策曾经因宗教原因被否决,后来因要节省电力已重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