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8日电 香港《明报》28日刊文说,首先提出内地“刘易斯拐点”的蔡昉日前坦承,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才转为负增长,届时人口红利会消失,“刘易斯拐点” 正渐行渐近。
文章摘要如下:
“拐点论”备受关注
春节过后,年年都有内地民工荒消息见诸媒体。中国社科院学者蔡昉提出的“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的转折点。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适时地被学界提到台面上,激辩拐点是否出现。上周“中国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蔡昉以“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成果,获得“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奖”,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拐点论”备受关注。
目前,“民工荒”问题为社会所热议,但事实上,尽管招工已非呼之即来,但只要价钱合适,还是不愁无人应聘。此外,过去只有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等地,有大量的“世界工厂”,伴随成本上升,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争夺战已经燃点起来,也使得一些熟练技术员工奇货可居。但是,毕竟江浙和京沪以其区位优势和生活质量,还是农民工的首选。
学者:2015年劳动人口或才开始负增长
就是首先提出内地“刘易斯拐点”的蔡昉日前也坦承,只有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才转为负增长,届时人口红利才会消失。
眼下,内地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依然尖锐,综合看,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暂不成问题。只是,随着独生子女普遍化,教育程度的上升,人口红利将愈来愈少,甚至会在某个节点进入真正的拐点。
与部分地区劳动力供求有所紧张对应的是,内地正迅速步向老龄化社会。由于历史欠帐等,部分人已先老而未富。蔡昉称,先老意味着生产要素发生变化,劳动力贵了,而资本相对便宜了,这意味着内地正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则预示,短期内不会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获显著的比较优势。
“未富先老化”更值得关注
或许,“未富先老”比“刘易斯拐点”,更需未雨绸缪。人口老龄化会对支出、劳动力供给、储蓄资本、家庭,以及扩大内需等,均有拉后腿的作用。
当此之时,追求GDP快速扩容应缓行,更要追求的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与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完善社会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一个更加富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进而带给国人日益提升的幸福指数。(冯其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