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台报:开放陆资渐入佳境 两岸互动前景可期

2011年03月02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2日刊出社论说,相较于第一波开放项目,台“行政院”即将公布的第二波陆资松绑政策的研议,非但与产业利益有更为紧密的结合,而且在管理机制的架构上,也显得更为成熟完备,值得肯定。若能维持这样的趋势,两岸经贸良性互动的前景可期。

  文章摘编如下:

  台“行政院”即将公布第二波陆资来台开放清单,依目前初步敲定的方向,面板、半导体等陆资有高度兴趣的产业可望入列。相较于第一波开放项目,第二波陆资松绑政策的研议,非但与产业利益有更为紧密的结合,而且在管理机制的架构上,也显得更为成熟完备,值得肯定。若能维持这样的趋势,两岸经贸良性互动的前景可期。

  前次开放陆资,因为是第一次,当局自然显得小心谨慎,却也让人不禁有“牛肉何在”之叹。新一波开放投资的项目,除面板、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外,依现有信息,尚包含部分机械、冶金、化工等制造业项目。整体而言,开放幅度仍然有限,但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引下,这波的开放范围已包含许多具有高度吸引力的产业,意味着未来将可出现有实质意义的陆资投资。这对于两岸相互投资持续失衡的状态而言,是一个正面的发展。

  然而,第二波陆资开放最值得关注的,除了项目的性质或多寡,还包括管理机制的修正与改进。在2009年第一波开放陆资时,除“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相关审查规定外,对于纳入开放范围的行业项目,除二类电信等少数业别外,几乎没有设定任何投资限制条件。在这种制度下,自然会压缩如面板等敏感产业的开放空间。因此,我们一直呼吁主管“部会”,应秉持“广开放、严管理”的精神,一方面加速陆资的松绑,另方面强化对投资个案的审查与管理。如今可能伴随新一波开放而来的,正是符合此一精神的管理机制。

  依据当局规划,新一波开放项目中,对于陆资参股的持股比率,将依据产业的性质与敏感程度,分别订出10%与20%的持股上限,并明定两岸新组合资公司的持股比率(陆资投资上限不得超过50%)。除此之外,更规划将投资与合作计划之提出、不得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董事人事不得过半,以及任命经理人等事项纳入规范。

  这些透过股权及治理结构所建立的管理机制,其目的应在于确保开放投资、促进合作的同时,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与智财权不会因此外流。这确为后续扩大开放奠定基础。但这些目标能否达成,还需要搭配依投资个案的敏感程度,量身订作投资许可条件,并持续追踪考核实际营运状况等措施;否则仅有一次性的审核管理,恐将无法达成政策目标。

  然而,这种涉及关键技术保存的追踪考核,其专业性绝非单纯的查帐核对所可比拟,而且有持续性,当局有必要尽早构思后续执行机制的建立。 此外,在新一波陆资开放的讨论中,服务业的开放范围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台服务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有技术与市场敏锐度,但缺乏资金以供发展,遑论海外投资与布局。反观大陆服务业虽以量取胜,但在服务质感与创意上,则仍略逊一筹。若能透过陆资开放,使两岸业者能相互合作、借力使力,进军大陆内需市场,无疑是提升台服务业竞争力与促进发展的良方。因此,期待当局第二波陆资开放的服务业名单,能展现这样的精神。

  必须强调的是,开放陆资固然是两岸经贸正常化的一环,但相互投资的步调与方向,亦与产业发展的蓝图息息相关。目前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下,双方已成立产业合作小组。建议当局在构思、探索两岸产业合作的整体及个别策略时,应将陆资开放政策,纳入推动两岸产业合作的工具之一,并透过相互投资项目的引导,强化产业合作的效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