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出评论说,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每一位中国游客在海(境)外的言谈举止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行为,而是被最直白地呈现给世人,其作用不亚于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播放的“中国形象”。每一位中国游客都应该成为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闪光名片。
文章摘编如下:
2月5日,来自安徽的一对夫妇因“购物问题”与香港女导游酿成打斗事件,双双被警方起诉至法院;农历大年初六(2月8日),在台湾嘉义阿里山,两个大陆旅游团因搭乘小火车的问题产生矛盾,冲突中台湾导游咬断了游客王先生的手指,而台湾导游也受了轻伤;2月14日,一个辽宁旅行团的三名游客在澳门与导游发生冲突,当地导游被大陆游客打伤。
短短10天即发生三起大陆游客与港澳台导游的冲突事件。媒体报道中,有的指责旅游景区超负荷接客,有的揭露导游为赚钱而强拉游客扎店购物,还有的批评陆客行为不检、态度张狂,虽各有所指,但不可否认,这些事件的发生使陆客的海外形象“蒙羞”。
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中国人计划出境游,到境外“休闲度假”已从当初的“奢侈”逐渐变为一种“常态”。“不差钱”的大陆游客也成为海(境)外旅游市场争抢的“香饽饽”。如何出国(境)旅行,观光途中如何展示自身形象,不再仅仅是旅游部门关注的问题,更成为游客自己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在各个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甚至在街道上,都可以见到衣着和队形都非常整齐的日本游客。几十年过去了,日本游客在海外的形象一点都没有改变,而他们的这种坚持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
日本全国旅游行业协会会长二阶俊博先生撰写的《观光立国宣言:畅谈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一书或许可以启发我们。二阶俊博认为,现在的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应该把旅游定位在人文交流上。几十个人举着小旗子一起转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日本不说旅游立国,而说观光立国。其实,“观光”一词源出于中国古代《周易》“观国之光”这句话。这里的“国之光”,指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气象,就是国家的人文之光。
如今,随着国力日趋强大,今日的中国在世界上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该说,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规模庞大的中国游客为提振各国、各地区旅游市场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也应强调,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每一位中国游客在海(境)外的言谈举止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行为,而是被最直白地呈现给世人,其作用不亚于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播放的“中国形象”。
因此,每一位赴海(境)外旅游的中国游客都应该认真检点自己的行为。在旅行途中,既要严格遵守各地相关法律,遇到麻烦时,又要善于通过法律理性维权。既要细心观察各地民俗风俗,真诚、善意地与当地人员沟通和交流,又要通过自身的良好形象向他人展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给中国人的形象带来的深刻变化。
目前,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对大陆游客开放了“自由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脱离了“团”组织的游客更需要强化自律,自由而不自私,放松而不放任。在轻松愉快的旅行中把中国人民对各国人民的友好情感播撒到世界各地。
在日本爱知县的护照中心,写着“您是一位民间外交官”的字幅,希望“去国外的人请一定将家乡的好处介绍出去”。而我们应该说,每一位中国游客都应该成为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闪光名片。(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