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媒热议中国对日“救灾外交” 称体现大国风范

2011年03月17日 0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14日,由15名救援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13日中午抵达日本东京后,随即转赴受海啸袭击严重的大船渡市,协助日本方面人员开展救援行动。大船渡市靠海,遭受地震和海啸双重袭击。该市沿海11公里内的建筑损失非常惨重,很多房屋被海啸平移100多米远,到处都是地震、海啸后留下的碎片。目前为止,未发现幸存者。彭碧波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网3月17日电 在日本遭遇9.0级强震灾害后,中国在第一时间给予日本人道主义救援帮助日本渡过难关,海外华文媒体对此予以高度赞赏。有评论说,令人感动的“救灾外交”可望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新动力;中国领导人致电日本天皇明仁表示诚挚慰问,多数中国民众表示愿意给予日本提供帮助,这都是可圈可点的正面反应,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及民众真正具有的大国风范。

  《日本新华侨报》16日刊出评论说,百年一遇的特大地震及海啸袭击,加上严重核泄漏,使日本遭受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给予高度关切,也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中日两国的“救援故事”、“救灾外交”展现了世间大爱,或将为中日关系回暖注入新的契机。

  评论说,不仅是“第一时间”,而且是“特别关照”,这样的关切速度、关爱力度和外交态度是罕见的。“来自中国的关爱”将成为目前日本抗灾大救援的一个重要暖点,受到日本各界欢迎和赞赏当在情理之中。

  评论还说,患难识知己。在中日关系处于低谷时候,充满人间大爱的一个个亲善之举,或将拉近中日两国国民感情。令人感动的“救灾外交”可望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新动力。灾害中心连心,手拉手,以心换心,培植亲近温暖的民间情感,是构筑中日世代友好的重要基础。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刊出评论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日本天皇明仁,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就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胡锦涛并表示愿意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次中国多数民众表示愿意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以爱的名义去悲悯;还有不少民众表示要放下心结,中日两国共此震痛。这都是可圈可点的正面反应,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及民众真正具有的大国风范。

  该报17日社论指出,汶川大地震赈灾期间流行的一句话“大灾有大爱”,一样也能用在概括这次日本遭灾后,国际社会“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的大规模赈灾行动,让人们看到了当代社会并非只有物欲横流,在关键时刻还是会有大爱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任何地方的天灾都是人类的共同灾难,救灾无国界,多个国家对于日本的救助行动,显示在天灾面前,各国都应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

  菲律宾《世界日报》日前刊出评论指出,在天灾面前,人类从来就是一个整体,全人类信仰一个宗旨:人道主义救援高于一切。于是,我们看到各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在内)都在第一时间通电日本,愿意派出紧急救援队驰援日本,或者给予经济援助,帮助日本渡过难关。这些都体现了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精神。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当地时间16日刊出社论说,日本遭受九级大地震及海啸蹂躏,死伤惨重,受灾区满目疮痍,各项救援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在灾难面前,只有人类,没有国籍,对于今次日本的大灾难惨剧,国人皆感同身受,表达深切关心与慰问,祈愿日本能渡过大难关,早日重建灾区和重振经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