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胡适的“知音”

2011年04月06日 16:41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胡适22岁时,曾谈起过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一种自动的囚禁:衣食住行全部限制在一间大房子里,只能通过一个定期开放的窗口与外界沟通。但是,房子里必须拥有尽可能丰富的书籍和必要的书写工具。胡适说,如果眞有这样的“牢笼”,他会在其中无比满足地度过一生。

  胡适的人生理想似乎令常人不可思议。然而,他在世界上并非没有自己的知音,远在奥地利的大作家卡夫卡就是其中之一。

  1913年初,时年30岁的卡夫卡正经历他人生中创作的高峰。某天深夜,卡夫卡致信恋人菲莉斯,谈起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内容与胡适简直如出一辙:

  “我常常想,对我来说,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唯一的散步。然后我又回到我的桌边,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马上又开始写作。那样我将写出甚么样的作品啊……你怎么看,最亲爱的?请别对你的地下室居民保持沉默。”

  不难想象,卡夫卡虽与胡适心有戚戚,但他“最亲爱的”对这种住地下室的蜗居生活肯定是无法容忍的,更谈不上视之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了。卡夫卡短暂的一生中曾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书斋生活,在常人眼中是无法理解的,作家们却往往甘之如饴。

  (摘自《澳门日报》 文/许莉莉)

分享按钮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