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3日电 香港《明报》23日刊出评论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的请辞及获准保释,这场风波的焦点已经转移到卡恩的继任人谁属上面。外界有舆论推荐中国籍总裁顾问接任总裁一职,内地有识之士指出,现在应“戒急用忍”,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进而逐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才是上策。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的请辞及获准保释,这场风波的焦点已经转移到卡恩的继任人谁属上面,从目前形势看,欧洲方面力争保住这一职位,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高调争取,美国态度依然暧昧,中国近日也公开发声,要求按公开、透明、择优的原则选出卡恩的继任者,并强调IMF管理层构成“应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
即使没有发生性侵风波,卡恩的任期原本也将于2012年结束,这场突发的风化官司,只不过将全球各方争夺IMF领导权的“货币战争”提前打响而已。
欧美国家主导大局 新兴市场国家不满
IMF总裁的产生,从程序上来讲似乎很简单,即由24人组成的董事会投票选出。但实际上,该董事会多年来的惯例(或称“潜规则”)一直是避免投票选举,而倾向由各方协商产生人选。
这24名董事会成员既是个人名义,又代表187个会员国,而他们各自的投票权分量由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在IMF内的特别提款权(SDR)大小所决定。以目前董事会的投票权分布看,排名居首的美国拥有16.8%的投票权,第二位的日本占6.25%,七大工业国(G7)在IMF的投票权已达44.3%,较上百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总和40.5%还要多。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投票权改革方案虽于3月生效,但中国在IMF的投票权居第6位,排在美、日、德、英、法(英法并列)之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权重就更小了。而将中国的SDR比重调升、令中国投票权增加的改革方案尚未生效。所以,目前即使是投票表决,依然是由欧美国家主导大局。
今次新兴市场国家借着卡恩继任人的遴选,对欧美国家垄断国际金融组织的现状发出了强烈的不满信号。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卡恩继任人选,巴西更表示,IMF新总裁的选举不应再依据所谓的“地理原则”惯例,为欧洲人预留主席职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有必要对IMF实施新的改革。
发展中国家的不满是有原因的,自IMF从1946年成立以来,已经有11名欧洲人出任总裁,其中有4个是法国人,而在过去的33年中,法国人任总裁的时间就长达26年,长期以来,美国人主管世界银行(World Bank),欧洲人执掌IMF已成“国际惯例”。
IMF为二战后产物,初衷是扮演世界央行的角色,负责对会员国的短期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世界银行则注重于对成员国的长期贷款,提供项目融资支持。
IMF的宗旨是为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等。但由于美元本位制横行,IMF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2008年的金融海啸严重动摇了美元的根基,从而导致了主要货币的极度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连锁主权信用危机所引发的债务危机。在此背景下,急需一个能协调各个国家货币政策的超主权机构,因此IMF再次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从历任IMF总裁的履历来看,基本上不是一国的财长就是经济部长,或者央行正副行长。人选不但要在学术上登峰造极,还要有丰富的经济决策经验。更重要的一点,这总裁要擅长运用斡旋、磋商的政治手腕,能够在187个成员国之间达成共识。
平情而论,目前在众多提名中,获得法、德、意等国一致推荐的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从才识到背景,都是出任IMF新总裁的合适人选。但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呼吁改革IMF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对适任者的任命也必须符合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强调程序正义的今天,死抱着过往黑箱操作的“协商产生”新总裁的做法,既有背于时代潮流,亦不能获得大多数会员国的赞同。
循序渐进推动改革是上策
虽然外界有舆论推荐中国籍总裁顾问接任总裁一职,但正如内地有识之士指出,现在恐怕并非合适时机,且不说在欧美国家仍掌控IMF主导权的现在,任何非欧美人士出任总裁都难免沦为“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傀儡。现在应该“戒急用忍”,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进而逐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