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品牌粗心易成众矢之的

2011年05月25日 17:19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别以为经营品牌内容很容易,看可口可乐、克赖斯勒、美国红十字会和Honda,为何不小心在网络上成为众矢之的?他们犯下哪些关键错误?

  在消费者愈变愈精明的年代里,品牌内容常被认为是最吸引消费者的沟通工具,也为品牌带来创新且善用新媒体的好形象。巧妙的运用各种媒体创造出精采的品牌内容,确实能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信任感,并与目标族群深度沟通。

  不过品牌内容也绝非万灵丹,往往需要缜密的事前规划,以及在进行中依照观众反应随机应变的技巧,也因此在这些复杂度高的营销活动中,不管是知名品牌、顶尖执行团队,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营销人,都有可能弄巧成拙。下面是两个失败案例,帮助读者找出其中的关键失误。

  失误1 创意太超过 吓坏消费者

  可别以为顶尖团队就不曾跌跤、失误,曾在2008拿下坎城年度互动广告代理商大奖,英国数字营销公司Lean Mean Fighting Machine(LMFM),就因为创意太超过,而在去年失去了可口可乐这个大客户。

  可口可乐旗下的碳酸饮料品牌Dr. Pepper,就像其它超级品牌一样,为了和年轻族群拉近距离,免不了在最热门的Facebook经营自己的网络粉丝,也透过长期合作的LMFM,定期举办网络活动,维持一定的曝光量。

  既然要制造话题,LMFM就从具渲染性又幽默的角度发想,大开不正经的玩笑,好好整一整Facebook的网友。LMFM设计的活动叫做“还能发生什么最糟糕事?(What's the worst that could happen?)”,概念是Dr. Pepper在参加活动网友的“个人状态”字段中,每天乱发一则丢脸的讯息,而最不顾形象的网友,就有机会获得1,000英镑的奖金(约台币47,000元)。

  听起来很好玩吧!如果品牌内容能以一句玩笑话,每天发布在每位网友的个人状态上,想必一定能创造爆炸性的话题效果。不过,错就错在LMFM玩得太过火了,Dr. Pepper发出的玩笑话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轻度丢脸的“把小毯毯弄丢了,害我睡不着觉”;中度的“在洗澡时尿尿有什么错?”;以及可能让人一个礼拜都没办法见人的“剃乳头毛的经验让人难以忘怀!”

  最严重的是,这个机制并不能分辨网友身份,因此有些限制级的内容,也会发布在未成年网友的页面上,让父母气得跳脚抗议。重视形象的可口可乐只好当机立断,决定中止与LMFM的一切合作。这下子,真的让LMFM体验到“最糟糕”的情况了。

  失误2 发言不打草稿 把顾客得罪光

  虽然网络社群不断推陈出新,品牌经营人也抢着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网站上设立官方窗口,好抓住上网时间愈来愈长的消费者。不过常容易让人忽略的是,网络品牌内容需要长期经营,和网友直接沟通也需要技巧,若专职人员没有具备网络声誉的专业知识而说错话,反而会让品牌形象大受打击。

  圣地亚哥大学营销学教授George E. Belch表示,如果不是受过专业训练,一般企业员工在网络上,可能很难一下子区别自己究竟是扮演着企业,还是个人。“任何一间公司都可能会有人会忘记,在网络上发表的意见会以光速传播出去,覆水难收。”

  2011年3月初,负责克赖斯勒Twitter账号的代理商New Media Strategies,就深刻体验到这个教训。一位New Media Strategies的员工透过“@ChryslerAutos”的昵称发表讯息,上面写着:“我觉得讽刺的是,虽然底特律是汽车大城,但在这边似乎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XX开车。”甚至还在留言中,加了一句脏话。

  当然,这则留言马上就被删掉了,而近期才推出“源自底特律”系列广告的克赖斯勒,也决定不再与New Media Strategies续约,让发出留言的员工和他老板懊悔不已。

  (摘编自台湾《动脑》杂志5月号 文/吴恬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