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刊出评论说,日本三灾促使中韩两国认识到,日本的问题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是关乎中韩两国切身利益的共同问题,只能由三国合力解决。这场灾难确实提升了三国之间的好感,也在相当程度上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有了初步的互信基础,三国虽然在加快组建自贸区的问题上仍然面对诸多问题,但可以谨慎乐观地期待。
文章摘编如下:
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东京举行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三国领导人在会议宣言中宣布,中日韩将努力促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尽早达成实质性共识,并将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再采取后续步骤,无疑是这次三国峰会所取得的一大成果。
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于2002年首次提出。之后,三国的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可行性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但是因为三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加上受到地缘政治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进度缓慢。
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经济势力最强的三个大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近五分之一,人口超过15亿。三国经济关系密切,中国是日本和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纯经济角度看,规划中的中日韩自贸区在规模上是仅次于北美自贸区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区,其成立不仅有利于三国经济的整合与发展,也能带动东亚乃至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反之,则会延宕此一进程。
中日韩自贸区一旦成立,除了加速三国的经济发展以外,也会推动三国在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势将大大提升三国在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如此一来,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中日韩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能在整体上加速亚洲的复兴。
然而,这三个有千年历史渊源的东亚大国,累积了不少恩怨情仇,尤其是中日和日韩之间,至今仍未能完全摆脱日本军国主义遗留下来的阴影。在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间,三国之间很难建立起通往合作之门所需的关键因素——互信。
此外,三国之间还存在着不少现实利益问题。除了领土主权纠纷,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纠纷,韩日之间的独岛(日本称为竹岛)纠纷以外,三国之间也存在着专属经济水域争议。此外,朝鲜问题、台湾问题、美日韩军事同盟等涉及中日韩三国或其中两国安全与利益的地缘政治矛盾,也是制约三国进一步发展关系的负面因素。
不过,与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不同,三国所共同面对的现实利益问题,其实是两面性的,既有妨碍关系进展的负面因素,也有迫使三国不得不加强合作的正面因素。3月份发生的日本三灾(海啸、地震、核泄漏)及其后遗症,就为三国加速建立自贸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在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综合性灾难发生后,日本东北部经济生产严重受阻,不仅影响到农渔产品的出口,连工业(如汽车业)、旅游业等都受到了冲击。汇率升高,出口下滑,除了严重打击日本经济外,还殃及了中韩两国的产业链。
日本三灾促使中韩两国认识到,日本的问题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是关乎中韩两国切身利益的共同问题,只能由三国合力解决。此一深刻认识,促成了三国峰会达致的另一重要成果,即三国将在日本灾后重建、救灾援助及核能安全三大非传统领域加强合作。此外,三国也强调今后将一起致力于解决食品、能源和环境共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所谓“大灾有大爱”,在大自然威力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的人类,特别需要感情的慰藉,此时此刻所涌现的人类共同之爱,其感动力非比寻常。日本三灾期间,中韩两国政府与民间积极赈灾,为日本灾民送去中韩之爱;本身也是灾民的佐藤充选择自我牺牲,协助中国20名研修生到山顶避难,给中国人民送去了日本之爱。5月21日,温家宝和李明博亲赴日本灾区慰问灾民,温家宝还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之后中韩领导人又在晚宴上与东道主菅直人共同品尝灾区食品,赢得了日本人民的好感。
好感是信任的基础之一。这场灾难确实提升了三国之间的好感,也在相当程度上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有了初步的互信基础,三国虽然在加快组建自贸区的问题上仍然面对诸多问题,但可以谨慎乐观地期待。
另一方面,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早在2002年就通过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去年,中国已经和东南亚十国成立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一旦中日韩自贸区正式组建,就能为进一步整合本区域经济的东亚共同体的最终成型铺平道路。而这个攸关东亚13国二十余亿人口共同福祉的美好远景,显然是更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