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日本华媒:温家宝赴日之旅极大提升中国形象

2011年05月27日 1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2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福岛灾区,他与日本首相菅直人、韩国总统李明博共同视察了福岛“吾妻综合运动体育馆”灾民避难所。图为温家宝在结束看望当地民众后接受媒体采访。中新社发 张蔚然 摄  

  中新网5月27日电 日本《中文导报》5月4期发表社论说,温家宝访日是真情慰问之旅、传达善意之旅、输送信心之旅、深化关系之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形象。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5月21—22日访日,出席第四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继去年5月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之后,温家宝总理相隔一年再次访日,虽然只有短短两天行程,却备受关注。

  温家宝本次访日,适值日本经历了311特大地震海啸灾难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露危机,也是去年9月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国领导人的第二次来日。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日本在强震之后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在推动三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地区一体化的同时,也面向中日恢复邦交40周年和中韩建交20周年的2012年,进一步深化中日与中韩的双边关系,增加三国合作的动力。

  在史无前例的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恰由日本主办三国领导人会议,这是一个自然的顺序安排,也是一个重要的复兴契机。中韩领导人访日,先慰问灾区后举行会谈。如此行程,突出显示了近邻国家为灾后日本传递信心和温暖、输送关怀和支持,不是峰会的点缀,而是峰会的主题。中国总理温家宝一向以亲民形象示人,他在访日期间表现真诚友善,尤其在宫城、福岛等重灾区的慰问之旅,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感同身受的体验、展示出人类共同体面对灾难时互助共济的情怀、提示给活着的人们必须微笑着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温家宝的真情慰问之旅、传达善意之旅、输送信心之旅、深化关系之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在日本国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温家宝总理抵达日本,就马不停蹄地赶赴宫城县名取市,亲自为遇难的日本民众献上致哀鲜花。温家宝高度评价了日本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团结、忍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表示:灾难可以冲毁家园,但是决不会冲毁人们的意志。完全相信日本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并且在国际社会的支援下一定能够重建家园。

  灾难失去的东西,通过日本人民以及整个人类总结经验、努力奋斗,会在进步中得到补偿。他还看望了众多避难的人们,希望活着的人们能够生活得更好。在福岛,温家宝看望避难灾民时明确表示:“到福岛来访问是我自己做出的决策。因为福岛集三种灾害于一身:地震、海啸、核泄漏。到这个地方来看望日本灾民,最能够表现出中国人民对日本这场特大灾害所遭受的损失和痛苦表示深切的同情。”温家宝与日本灾民促膝谈心,还应邀画了一张微笑的画,写下了“永远微笑地生活下去”的话。温家宝还欣然为灾民们题字“信心、勇气”,希望这两条能给他们带来光明的未来。

  温家宝总理的真诚话语和友善之举,为日本减轻灾后 “风评被害”贡献了力量。温家宝在名取市表示,以确保安全为条件,中方愿放宽日本产品进口的规定。当天,中日韩领导人在福岛大吃当地产的番茄、小黄瓜、草莓和樱桃等农产品;然后又在东京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大方食用来自福岛的日本酒、岩手县的前泽牛、宫城的鲍鱼等食材。在会见活动中,温家宝见到了上智大学棒球队的球友们,又欣赏了日本国民偶像组合SMAP的演唱,并欢迎他们到中国开唱——温家宝访日,亲民之举和文化互动先行,其后展开的外交议题也自然水到渠成。

  本届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处于中日韩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生升降变化的转折时刻,更是东亚地区倡导共同体寻求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受到日本重灾的影响,“增强防灾能力与核安全领域的合作”自然成为本届峰会的重要主题。此外,中方还期待:1、三国确定下一阶段在经贸、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明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联合研究、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合作方向;2、三国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尽快建立一个高效、规范和专业化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3、三国就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增强互信,巩固合作的政治基础。

  温家宝此次访日,向日本人民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善意和诚意,为日本的灾后重建和复兴提供了信心和支援,进一步落实了中日在多领域的具体合作项目,也推进了东亚三国走向一体化的进程。对于灾后的日本来说,温家宝访日是雪中送炭;对于成长发展中的东亚地区而言,温家宝访日是地区整体向上提升的重要推动力。(申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