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日电 香港《大公报》2日刊文说,一个社会为孩子做了什么,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眼光。90多年前,鲁迅曾说,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不仅是一个英明的父亲应该做的,更是一个觉悟了的社会应该做的。
文章摘编如下:
快乐的儿童节,其实源于一个并不快乐的典故。当年,德国法西斯残暴洗劫了距离捷克首都布拉格20公里的利迪策村,共有88名正值花季的儿童被害。为了悼念战争中的死难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确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可以说,六一节是成年人送给儿童的礼物,是成人世界对孩子们的忏悔、承诺以及馈赠。
对于当下的中国儿童,战争距离遥远,但这却不是吾等父辈可以逃离反思的理由。我们给了孩子们何种馈赠,践行了哪种承诺,是否需要忏悔?这些或许是每一个成年人在儿童节里必须思索的问题。
让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字伴随孩子左右,为生命打下温暖厚实的底色,这本是教育的职责。社会风气影响了不少成年人的颜色,也熏陶着下一代的思维。这一点,在“官文化”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进入学校接触的第一条口号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上”本意在激励人们上进,但眼下却被一些人变异为向权力的不断靠拢。正是“官本位”文化的影响渗透,让一些儿童小小年纪就开始向往和追逐权力,不自觉地养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场人格。
某地幼儿园曾有女童接受采访时自称理想是“当贪官”。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让青少年懂得何为公民精神,而并非把当官作为一场人生投机或是赌博。
孩子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一个家庭为孩子做了什么,能看出父母的眼光和价值观;一个社会为孩子做了什么,能看到一个国家的理性,看到一个民族的眼光。90多年前,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到,觉醒的人们,应先解放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不仅是一个英明的父亲应该做的,更是一个觉悟了的社会应该做的。(郑曼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