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报:《富春山居图》合璧的平民化娱乐

2011年06月10日 15: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日,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实现360年来的首次合璧。《富春山居图》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视频截图)  

  中新网6月10日电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日前刊文《〈富春山居图〉合璧的平民化娱乐》。文章说,《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曾深度潜伏,合璧的那一刻起,《富春山居图》走进了真正的民间。

  文章摘编如下:

  6月1日,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实现360年来的首次合璧。《富春山居图》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合璧,让两岸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很亢奋,尤其是各界人士的解读相当的多元。有人侧重于这幅残卷传世名画的传奇,有人读出了两岸和合的象征意味,也有人在意会出《富春山居图》的残缺美学价值来,更有在台富春籍人士对画生情阐发出浓浓的乡愁乡情来......这就是艺术品的无尽魅力。

  黄公望恐怕想象不到他660年前的艺术冲动,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起流韵依依的传奇涟漪和愈发增值的美学魅力;宜兴收藏家吴洪裕361年前恐怕也没有想到,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私心闪念,让遭受火劫的《富春山居图》命运多舛,残缺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却在时空轮转中实现了凤凰涅盘的品鉴升华。

  出神入化精品中的精品

  两幅残卷或在江湖之远的辗转,或在皇宫深远的潜藏,古今多少事,都化作风流散尽的尘烟。对于普罗大众,欣悦的是看到了两幅残卷的合璧,回味这幅传世名画的传奇,一般人不会像内行的艺术家那样体味画的美,只是用外行的清澈目光,简单地欣赏合璧带来的平民化娱乐。

  这才是最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该画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凝聚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而绝少民间意味。此画作于黄公望72岁高龄时,正是黄氏艺术品质出神入化之时,加之画作耗了他3-4年时间,此画更属于精品中的精品。黄氏何以殚精竭虑,因为是送给高僧无为师的。

  名家高僧,文画怡情,决定了《富春山居图》注定隐秘收藏有缘者鉴赏的小众色彩。从寺僧到收藏家,从收藏家企图火殉永远霸为己有,凸显这幅名画和草根江湖绝缘的宿命。

  由元及明,由明入清,直到文化修养极高的乾隆皇帝,两次征召才得“无用师卷”残卷一副,而且还闹出赝品“子明卷”乌龙。喜欢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和一众帮闲的文人大臣们在赝品上加盖玉玺,赋诗作文。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辨伪存真,还“无用师卷”的真迹身份。

  两岸同胞较乾隆幸运

  有趣的是,恰恰是乾隆皇帝导演的这场深宫乌龙,反而使《富川山居图》变得更加神秘,从而变成了养在深宫的皇帝老儿的禁脔。

  由于皇帝的“爱”,留在民间的“剩山图”,命运只能是深度潜伏,藏家是绝对不敢让其见阳光的。否则,匿宝不报的罪名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即使到了满清灭亡、民国肇始,乃至新中国成立,“无用师卷”和“剩山图”,也只是躺在故宫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里作为镇馆之宝,芸芸众生是难得一见的。何况,两岸分治,“无用师卷”由北京到台北,更被海峡阻隔。温家宝总理才会发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

  《富春山居图》合璧,宏大叙事的政治解读和精英层面的艺术阐释都不过分。在我看来,众人的关注、围观的娱乐更具普世情怀,因为两岸同胞,比乾隆皇帝都幸运得多,皇帝权力再大,一辈子也无缘欣赏到整幅的《富春山居图》,现代人即可在现场观摩真迹合璧,也能通过电子合璧图来观赏。

  就此意义言,合璧的那一刻起,《富春山居图》走进了真正的民间。(张敬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