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围棋手的水平衡量标准共分了九个等级,从一段(初段)到九段。个人及公司理财也可以分为九段:第一段是储蓄,第二段是购买保险,第三段是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第四段是投资股票期货,第五段是投资房地产,第六段是投资艺术收藏品,第七段是投资企业产权,第八段是投资品牌,第九段是投资人才。其中第一段到第三段是理财的初级层次,到第六段是中级层次,七段以上是高级层次。
有点水平的人可以这样认为:第一段到第三段根本算不上“理财”,第四段到第六段是理财没错,但也要看是不是以“投资”为目的,买房子自己住那叫“置业”,不叫“投资”。七段以上已经是“经营”了,那是资本家们的玩意,跟普通老百姓相距太远了。
第一段储蓄是稍有点自立能力的人都可以办的事,当然首先得有收入并且保证不会“入不敷出”;第二段购买保险则要求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一定得有闲钱,保险公司可不是银行;第三段是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就是买债券、基金等风险低,收益也低的金融产品,严格来说跟储蓄没太大区别,专门是给那些不敢买股票期货又不甘心储蓄的人弄出来的折衷玩意。
很多人的理财规划到了第三段就嘎然即止了,因为住房还没有解决。四段以上都必须在解决了自住房的前提下,经济基础更雄厚的时候才能提上日程。刚才说买自住房不算理财投资,但是如果自住房一天不解决,理财就一天不能跨越这道坎,一直停留在第三段。
可是为什么认准了必须先解决自住房才考虑纯粹以投资为目的的房产?买自住房的时候又必须先考虑房子与工作地点的交通距离,等适当距离的房子买下来以后,日后换工作的时候又必须先考虑新的工作地点与自住房的交通距离,这等于无形中在买房的时候就给以后的工作发展设置了某种限制,而这种限制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机会成本,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现在的情况是“稳定”变得越来越困难,经常有人换工作比换车频繁,换配偶比换房子频繁。买车一般几天就买完了,但买房子可能耗上几年也没下定决心,因为工作还没稳定下来,女朋友还没固定下来,而不管我们住到什么地方,工作地点如何变换,车子总可以跟着我们走的。那么现在来设想一下,能不能让房子变得和车子一样极具流动性和灵活性,哪里有好的工作机会,就可以把房子迁到哪里,让我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方式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答案就是购买以投资为目的的房产。就是不考虑自己住什么地方,而是考虑所投资房产的现金回报能力和资产增值潜力。举个例子,一家三口自住的话,本来至少需要一个两室一厅的CONDO,但是在以工作地点为中心的适当范围内没有合适的房子或者没有合适的价位,其他地区却有不错的,不如在其他地区买上一套两室一厅或者两套一室一厅,条件要租金回报率高,增值潜力大,然后在方便上班的地方租一套两室一厅自住,把自有房产出租,自有房产的租金收入用来抵消自住房的房租成本。这样不管工作有什么变动,房子都不会成为需要考虑的因素,随时可以从一个城市迁到另外一个城市,同样,不管买什么地方的房子,都无需考虑工作地点,哪里有好的工作就去哪里,哪里有好的房子就投资在哪里。
现在来看一下,即使没有自住房,如果购买以投资为目的的房产,你就可以从第三段一下子就跨跃到第五段了。能够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一点积蓄投到更有效率的增值渠道上,不需要研究第四段投资股票期货那种高风险和伪专业的玩意,又不需要考虑到哪里工作,和谁一起生活,这样的跨步理财简单容易很多。
当然,有人会想,如果买的房子兼备自住和投资的功能,岂不更好?没错,有一点小钱的人先买个小房子自住,等经济实力稍雄厚的时候再换大房,原来的小房子出租,这是很多人的理财方式,很稳妥很实惠。但是这里面有点讲究平衡的艺术,要分清孰轻孰重,不能因为自住的需要而牺牲投资的价值。非常适合投资又非常适合自住的房子不容易找,关键是,非常适合投资的房子可以委托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帮你物色,但是非常适合自住的房子往往需要自己费心思量。买房的根本目的到底是投资理财还是改善居住环境,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明白,因为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很可观的,如果是自住,还有理由深思熟虑,如果是理财,越晚下决定,损失的资金收益就越大。
本人本是普通IT打工人士,几年前开始沉醉于多伦多的房地产投资,先后投资买了不少房子,并仍在继续大力扩张,现已全职做房产投资。喜欢和同道中人切磋,并乐意为初级房地产投资者提供各种建议及分享经验。
(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报》 作者:土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