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大我和小我——看话剧《遍地芳菲》

2011年06月30日 17:2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提到辛亥革命,人们往往只记得成功了的武昌起义,但一次成功往往是多次的失败筑成的,香港话剧团上周演出的《遍地芳菲》就是以革命成功前的广州前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的故事为骨干,兼以刻画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如何在乱世中挣扎求存、反抗乃至起义等。

  此剧是著名编剧杜国威的经典戏宝,早在八八年首演,今年时值辛亥革命百年,重演不但意义重大,也易引起共鸣。

  在演出“引言”,作者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中国人是草!惯性卑躬、低贱,任践踏任摧毁,也不哼一声!中国人是草!繁殖又繁殖,不厌其『繁』,『希望』随生命不断蔓延……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泥土的地方就有草!……”

  以草的地位形容中国人的“卑微低贱”,又以草的繁殖象征中国人的“刚毅顽强”,恰好地点出了当时中国人及其文化特性,剧情也以此为伏线推进——一群背景各异的普通百姓和充满理想的革命志士聚集于罗经营的照相馆及其帮工徐保生的家中,时而商议国事,时而闲话家常,又机警地对付清兵的搜查等等,他们都只是希望有一个平安的家,人人平等互爱,但社会的不公、官府的腐败和无能,促使他们舍小我而成就大我,走向起义,牺牲性命。

  剧本着重描写了大时代中的亲情、爱情、友情与家国情,包括罗氏父女情、保生夫妻情,深明大义的母爱,林觉民对妻子的隔空思念等,“诀别”场面尤其感人。

  话剧背景乃兵荒马乱的年代,列强欺凌,国难当前,家难成,人命更不值钱。所以,剧本的爱国主题很突出,也把各人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表露无遗,致使起义失败一幕特别震撼人心,虽然几个月后,作为象征性的角色福仔开口说话:革命成功了。

  本月连续看了爱国电影和话剧,在重温历史和缅怀先烈之余,我在想,在革命成功百年后的今天,“牺牲精神”是否应该有更深层次的阐释?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吕书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