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2日电 香港中通社10日发文说,近年来,面临图书市场化与网络书店的挤压,北京的人文学术书店纷纷倒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近日,其中最强者“风入松”的衰败还是让人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引来社会上的唏嘘一片。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来,面临图书市场化与网络书店的挤压,北京的人文学术书店纷纷倒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近日,其中最强者“风入松”的衰败还是让人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引来社会上的唏嘘一片。
记者走下北大资源楼的楼梯,曾经明亮幽静的书店地下室一片漆黑。学术书排行榜、新书海报都被丢在地上,只有楼梯间的字画还在: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息”。
楼上,出版社的发行人员怒气冲冲,“风入松的债已经欠了5、6年,”“说是要搬家,其实就是要躲债。”“这些民营书店,没一个不欠上几万块。”这时,一位搬运的店员走出电梯,他吼道:“你们别骂‘风入松’!”
在此之前,尽管北京的人文书店如淘书园、学品等纷纷欠债倒闭,上海书店季风濒临关门,但开山鼻祖“风入松”的歇业还是引起众人震惊。新浪微博上的怀旧评论已达上万条。有网友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店,刚到北京时和老公常来这里看书。”“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是当它到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惆怅。”“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位学生回忆说,当年有的购书者用饭票付款,书店也收。“学生从牙缝里省出来买书,这点方便为什么不给。”“实在买不起也没关系,‘风入松’提供复印服务。”他感慨道,“居然有书店如此温暖而纯凈”,“‘风入松’足以载入史册。”
《文史参考》主编绿茶也撰文回忆说:“十多年前,这是一家名震全国的学术书店,老板是一位哲学教授。”1996、1997年间,店面从40平米开到800平米,再到1200平米,还开了多家分店。汪曾祺亲笔提下店名,杨振宁、任继愈、季羡林纷纷光顾,每天的客人数以千计。“这样的规模在京城绝无仅有。”
当年的《中华读书报》甚至发现一个细节:楼上的单位都不再用“海淀路46号北大资源楼”作地址说明,而是直接改成“风入松楼上某层”。
最强者“风入松”并不是突然陷入危机,而是和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实体书店一起,慢慢走向衰亡。网友“红色阿修罗”说,他在纽约街头看到一家家书店关门,没想到已经发展到中国。也有网友怀疑,在线阅读的普及是否表示实体书店的消失已成定局了呢?
“风入松”曾经的顾客陈帅是一名北大研究生,他曾经的梦想也是开一家书店。但此时此刻,他感到犹豫,“人文学术书市场太惨淡”,以后只能看情况了。(庄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