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唐宋八大家”治水有功

2011年07月12日 16:2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治水防洪关系国计民生,历代爱民的官员都很重视。如“唐宋八大家”都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但他们多数都当过中央或地方官员,在治理水患上卓有贡献。特别是曾巩、苏轼和王安石,其治水业绩至今广为流传。

  曾巩:济南修建“北水门”

  宋神宗熙宁五至六年(1072—1073),曾巩被派到齐州(即济南)任知州。在任时间虽短,但他积极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减轻农民的徭役,除暴安良,整治交通,干了许多有利民生的好事。尤其对济南的城市建设,他居功至伟。其中最主要、也广为人知的,就是他主持修建了北水门。

  济南的南部是山区,地势南高北低。一到夏季多雨季节,南部的山洪连同充沛的泉水倾泻而下,汇集到市北低洼处,经常造成水患。正是为了消除济南的水患,曾巩一上任就决定修建北水门。

  北水门即当年齐州城的北城门,它建在曾巩为疏导大明湖水而开掘的汇波渠上。城门的规模和样式,同一般拱形的古城门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门洞下面不是大路而是水道,水道两边才是人行道。门洞的偏北处设有水闸;门洞上面矗立着雄伟的汇波楼。它建成后,当城内洪水过大时,便可通过水门中宣泄出去,减少了水害;而当城外的洪水暴涨时,又可关闭城门的水闸,防止城外的洪水倒灌入市内。因此北水门的建立,不但使济南多了一道壮丽的景观(“汇波夕照”为济南八景之一),更为济南百姓消除了水患,将水害变成了水利。至今,北水们依旧发挥着排水的作用,使大明湖“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任何时候都一片大明。

  王安石:“荆公堤”与“穿山楔”

  王安石是一位廉洁亲民的封建官吏。不论在中央还是地方,他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

  宋庆历七年(1047),26岁的王安石被任命为鄞县(即宁波)知县。上任伊始,正逢大灾之年,他便下乡调查研究,向老农请教减灾除害的方法。老农告诉他,鄞县并不缺水,只是没有水利设施,既不能蓄水,又无法排涝,所以非旱即涝,灾害频仍。王安石听了老农的意见,上任的第二年就组织民工兴修水利。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行程一千多里,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实地调查,为各处水利建设作出规划。这一年,在他的主持下,全县兴修水利设施21处,大大提高了抗灾能力。

  鄞县靠海,当地百姓饱受海潮侵袭之苦。为此,王安石主持修筑了一条从孔墅岭下河头、焦村,经石湫,折向霞浦到穿山的海塘。这条海塘全长15公里,有力地阻挡了大海涌来的狂潮,保护了沿海的农田,乡民将其称之为“王公塘”或“荆公堤”。为了进一步控制潮水,王安石还带领百姓开山劈石,修建楔闸。据《镇海民国县志》记载:“宋庆历年间,荆国王公宰鄞时凿山为之,筑堤捍浦为河,于堤西石岩凿三窍为楔,阔三丈六尺,高三丈。”这样,海潮来袭时可通过石闸控制潮水,解民之忧。百姓为感念王安石的恩德,“立荆公祠于楔左,岁祀之”。

  此外,王安石还对东钱湖进行了治理。他组织和率领十余万民工,清除葑草,疏浚湖泥,立湖界,起堤堰,决陂塘,整修七堰九塘,限制湖水流出,抵御海潮侵入,从而解除了湖区周围及鄞县、镇海七乡农民的水旱之苦,充分发挥了湖区的灌溉和渔获之利。自此,“七乡三邑(鄞、镇、奉)受沾濡”,“虽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庄稼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苏轼:苏堤、引水两丰碑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多个地方做官,也屡遭贬黜。但他每到一地,都关心百姓疾苦,对防洪利民的水利工程尤其重视。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苏轼由密州调任徐州知州。到任刚三个月,黄河在澶州决口泛滥,洪水冲向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身为地方长官的苏轼临危不惧,首先关闭城门,制止“争出避水”,以安定民心。同时征发5000民工,抢筑一道“首起戏马台,尾属城”的抗洪大堤,这就是著名的徐州“苏堤”。他还亲自到武卫营动员禁军参加抢险,自己则拿起工具,布衣草履,“以身帅之,与城存亡”。他夜宿城上巡查险情,屡过家门而不入。临危时刻,还以诗言志:“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一旦堤防溃崩,他甘愿像汉代东郡太守王尊那样,以身填堤,力挽狂澜,确保百姓和属下脱险。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官民团结一致,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洪措施,使徐州转危为安,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防洪除害上苏轼卓有政绩,而在引水工程中他同样建有奇功。如广州最早的自来水工程, 就是苏轼倡议修建的。

  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广东惠州。在那里,他听说广州经常发生瘟疫,认为这是没有清洁水源,百姓喝不洁的苦咸水造成的,于是他便给广州太守王敏中写信,建议他采纳罗浮山道士邓守安的意见,在广州修建清洁水引水工程。这一工程要将离广州20里的蒲涧山滴水岩上的水引入城中。具体方法是先在滴水岩下挖一大石槽蓄水,再将石槽中的水用五根大竹管引出,竹管连接处缠以麻绳,涂上油漆,由高到低直引入城中。在城中再置一大石槽接受山上引来的清水,然后再用五根竹管分流到城中的许多小石槽内,供居民汲取。再专设兵匠数人,定时沿线巡查维修,做好管网的保护工作。这样一来,广州城的百姓都可以饮上清洁的山泉水。为了把这件事办好,苏轼还积极向王太守推荐罗浮山道士邓守安,说他德行高尚,清正廉洁,不贪不占,热心公益,很受人尊敬,是负责这项工程的最佳人选。

  在苏轼的积极建议下,王太守不负众望,立即组织人力,动工兴建引水工程。苏轼听说后非常高兴,又写信给他,建议施工时在每一根竹管上钻个小孔,用竹钉封上。这样当竹管发生堵塞时,就容易查出堵塞的部位,便于及时疏通。王太守虚心采纳了这些好建议,使引水工程顺利建成,解决了广州全城百姓的饮水问题。

  苏轼这些好的建议,无疑是广州人的福音,值得世代铭记。然而他却在信中反复交待,千万不要说出这是他的主意。究其原因,固然与他谦虚的美德有关,因为他一向不愿宣扬自己。但更主要的,是他深知自己当时是一个“犯官”,深受当权者的猜忌、迫害。如果把自己公开出来,很可能会使这项工程因为他而流产。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在兴修水利为民造福方面,真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一颗心几乎全部献给了贫苦百姓。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戴永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