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3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1日刊文说,说到日本借鉴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经验的问题,日本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称,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中国各地对地震灾区“一对一的对口援助”方式。中国把必要的财源一下子集中起来,为灾区复兴投入下去,这是非常值得日本借鉴的。
文章摘编如下:
不久前,日本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在位于东京的日本记者俱乐部讲演,介绍了宫城县拟定的震后十年复兴计划。讲演结束以后,村井嘉浩分别与到会的媒体记者交换名片。当他接过《日本新华侨报》记者的名片以后,立即说道:“我刚刚在宫城县灾区接待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我们遭受了这样的灾难以后,中国的总理能够到灾区来看望,我亲眼看到许多灾民都哭了。我非常想有机会把这种感情传递给中国。”就这样,我们敲定了这次采访。
有趣的是,7月6日上午11点,《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如约走进宫城县知事接待室坐下后,村井嘉浩知事走了进来,他风趣地说对《日本新华侨报》记者说:“您坐的那个位子就是7月3日日本救灾复兴大臣松本龙坐的位子,他就是坐在那里对我发脾气,口出狂言的。”是的,到了7月5日,刚刚就任救灾复兴大臣9天的松本龙,就因为在与宫城县、岩手县知事交谈时丝毫不顾及灾民的感情而一味地强调自己受了冷淡而不得不引咎辞职了。这出闹剧,折射出日本政坛的不安。
书归正传,《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对村井嘉浩知事进行了专访。
日本灾民在温家宝总理面前流泪
《日本新华侨报》:5月下旬,中国总理温家宝到日本参加中日韩峰会期间走访了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震灾区,日本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您作为宫城县知事,有什么感受呢?
村井嘉浩:中国总理温家宝到我们宫城县的那一天,我去机场迎接了他,并且和他一起乘坐同一辆小巴士。可以说,他在宫城县灾区的时候,我一直都在他的身边。在行进途中,我们做了很多交谈,温家宝总理非常细致地问到许多地震灾区的细节,并且鼓励我们早日复兴,告诉我们中国愿意给予支持。进入灾区以后,温家宝总理不仅沿途献花表示哀悼之意,还亲自与灾民们交谈。要知道,受灾的民众,在这种时候是最需要关怀和鼓励的,而来自邻国一位总理的探望和鼓励,会让他们的情绪和精神都发生很大变化的。我亲眼看见,一些灾民一边与温家宝总理说话,一边流着眼泪。
看着这些情景,我感觉到中国总理温家宝是一位怀有温暖之心的人,还是一位非常谦逊、温和的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需要像他这样的总理。我和我们宫城县的民众都非常感谢温家宝总理,也希望他今后有机会可以用个人的身份访问宫城县。
地震后的海啸留下深刻教训
《日本新华侨报》: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让宫城县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认为这次地震与日本以往的地震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教训可以汲取吗?
村井嘉浩:只要地震发生在沿海地区,一般就会继之而来发生海啸,这种情况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发生。这次东日本大地震如果说与日本以往的地震有什么不同,首先表现在“复合型”灾害上面。地震过后,沿海地区发生了海啸,海啸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发生了核泄漏事故。这不仅在日本,在现代国际社会都是十分罕见的。
其实,上个世纪60年代,宫城县曾经体验过一次特大海啸,那是智利发生地震而引起的,宫城县也受到巨大损失。事后,我们宫城县以那次海啸的影响为标准,制订出很多防止海啸灾害的措施。但是,3月11日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比50年前的程度大得多。后来,我们认真调查了过去历史上发生海啸的情况,这才了解到,宫城县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像现在这次规模的海啸。由于我们只是根据50年前那次海啸为基准制定的防灾措施,所以这次当如此巨大的海啸到来时,把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我想,这个教训是非常沉痛的。
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贤者学习历史,愚者学习经验”,就是说聪明的人会从历史中学习;而愚蠢的人只会从切身的经验中学习。这次大海啸让我们措手不及,表明我们当年制定预防海啸灾害标准的时候,仅仅参照近期经历过灾害,而忽略了考察远期的历史记录。这就是教训!
还有,如果与以往的日本大地震相比,不同点在于宫城县所有的海岸沿线都受到了损失。1995年1月,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但当时遭受重灾的是神户一个“点”。这次地震带来的损失则是一条“线”,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的全部海岸线地区都遭受到严重损失。
中国有8人在宫城县遇难
《日本新华侨报》:在这次大地震中,居住在宫城县的外国人,特别是华侨华人留学生,受到了什么损害?宫城县政府对他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救灾措施?
村井嘉浩:据警方的统计,在这次大地震中,宫城县有19名外国人遇难,其中有8名是中国人。对此,请允许我再次表示哀悼之意。
至于说到对外国人的救灾措施,我们主要是让宫城县政府的国际交流协会运营外国人咨询中心,设立了可以讲英语、中文、韩语、菲律宾语、葡萄牙语这5个国家语言的咨询窗口,帮助前来咨询的外国人解决住宅问题、医疗问题、领取救灾捐款问题等等。
汶川救灾经验值得日本借鉴
《日本新华侨报》:三年前,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经过三年的努力,汶川已经获得了新生。我看到您在日本记者俱乐部提出的《宫城县震后复兴计划》,指出震后复兴需要十年的时间。为什么需要制定这么长时间的复兴计划呢?您认为日本从中国汶川地震的复兴中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村井嘉浩:这次大地震后,沿海地区因为海啸的冲击房倒屋塌,产生了大量的瓦砾以及其他废弃物质。在日本,处理这些垃圾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再利用。所以,单单是整理这些方面,就要花很长时间。估计要花三年时间左右。此外,大地震发生后,沿海地区都发生了地盘沉降的现象,差不多沉降了一米左右。把这些全部恢复原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工作结束以后,用我们的话来说,才能进入“播种”的复兴阶段,这个阶段估计需要四年的时间。接下来,才会进入发展阶段,估计也要三年时间。这样,我们预测震后复兴需要十年的时间。
说到日本借鉴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经验的问题,我感到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中国各地对地震灾区“一对一的对口援助”方式。据我了解,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许多省、直辖市,对地震灾区进行一对一的支援,听说国家投入了大约11兆人民币的巨额资金,其中90%在这三年里已经获得效果。也就是说,中国把必要的财源一下子集中起来,为灾区复兴投入下去,这是非常值得日本借鉴的。这种救灾,灾民们能够马上体验到,能够亲眼看到自己受灾地区的振兴建设工作,从而增加生活的勇气,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救灾方式是很优秀的,值得我们借鉴。
宫城县要营造外国人“易居环境”
《日本新华侨报》:从您提出的《宫城县震后复兴计划》里面,好像没有针对外国人以及留学生的具体内容。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考虑。
村井嘉浩:宫城县县政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宫城县建设成为外国人也认可的“易居县域”。我们宫城县内还有一个国立东北大学,中国的鲁迅先生曾经在那里就读过。如今,中国留学生数量在东北大学内也是位居榜首的。这次,我们提出的《宫城县震后复兴计划》,主要是以继续居住在宫城县的人为前提的一个规划,所以在里面没有详细写入对居住在宫城县的外国人的具体安排。
但是,我想告诉您,我们宫城县有一个《多文化共存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指出,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带着自己国家的文化来到我们宫城县,从而让我们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宫城县要努力营造好这个环境,让这里成为一个“易居环境”。为此,我们今后还会努力的。
欢迎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宫城
《日本新华侨报》:您认为在震后复兴过程中,宫城县与中国能够开展什么合作吗?现在,对中国民间资本可能投入宫城县,媒体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您是怎样看待的呢?
村井嘉浩:我还要说,宫城县非常感谢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地震后视察宫城县灾区,同时表示中国愿意提供一些援助。我想,宫城县目前需要中国的合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宫城县出产的农作物和水产品以及宫城县加工的零件,希望能够更多地出口到中国。
第二、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游客能够到宫城县来观光旅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以后,很多中国游客变得非常谨慎。但是,就像您现在看到的这样,我们还是生活在这里,您也特地从东京到我们宫城县来采访,这足以证明宫城县没有受到核泄漏的影响。其实,我们要对外国游客负责,我们更要对自己负责,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现在,我们对土地、水、牛奶、食物,包括海里打捞出来的鱼虾等,都是进行严格检查的。检查的结果是没有发现放射线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以及中国大陆的游客们,安心、放心地到宫城县来观光旅游。
说到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宫城县的问题,我是举双手支持的。现在,日本一些人以及媒体,思想还转不过弯来。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国际化时代”,就是日本产品、技术、人员的出口时代。其实,“国际化时代”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外国的资本、技术、产品进入日本,只有这样,日本才会具有活力。
约定的半个小时采访结束了,村井嘉浩知事好像谈兴未尽,他表示自己曾经多次到中国访问,“中国的万里长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建成像万里长城这样的建筑都是很困难,古代中国却能够建筑出来,足以说明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想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