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大公报:扭捏的“三公”经费公开也比不公开好

2011年07月20日 1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视频:“三公”公开:74个中央部门按兵不动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7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20日刊文说,公开“三公”经费,不是为了让大家看热闹,而是要让民众看清“门道”,仅有一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经得起细化、受得住推敲。39个中央部门晒出了“账单”,这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尽管还有瑕疵,但“三公”支出的逐渐公开,已经表明了时代趋势。不管既得利益者如何阻挡,政府信息公开已势不可挡。

  文章摘编如下:

  截至7月19日,共有39个中央部门晒出了“账单”,但仍有六成部门继续爽约,对限时公开的国务院政令充耳不闻。难怪有网民戏谑,就算是大姑娘头一遭出门,梳妆打扮、扑粉描眉也用不了这么久,何以这些部门的“三公”支出账单至今仍待字闺中,迟迟见不得人。

  不管怎样,这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对于在“三公”消费外围观望多时、始终处于焦虑状态的公众而言,也算一种解渴渠道。舆论热切期待,以此打开缺口,推动政务公开及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不过,细究起来,账单绝不能一“公”了之,也并非公开了就万事大吉。纵观已公布的“三公”账单,基本只有笼统而干瘪的几组数据,鲜有具体描述或详细解释,公众对该支出的正当与否自然无从置喙。

  以账单中的接待费用为例,住建部的只有13.95万元,而中科院则高达9995万元,两者差距惊人,由于缺乏合理的交代,公众唯有在“围观”中自行解读为:“前者都是被接待的,后者却是接待人的”。这一来,晒账单之举不仅于重建政府信誉无益,反而增加了民众对某些部门的猜疑和误解。说到底,公开“三公”经费,不是为了让大家看热闹,而是要让民众看清“门道”,仅有一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经得起细化、受得住推敲。

  事实上,就算公布了具体详实的“三公”账单,也不等同于实现有效监督。应该说,公开只是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有了知情权并不等于有了监督权,更不等于有了制约权。只有后续的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立即跟进,才能实现公开“三公”支出的初衷。这当中,既需要审计部门的严格督查,也需要代议机构的全程监控,更需要舆论、媒体、公众积极参与监督。

  再进一步讲,上述监督就算能够良好地实现了,仍然是不够的。怎么说这也是一种事后管理手段,要解决行政成本日益膨胀的问题,根本之策还要摈除财政预算的不公开不透明。作为影响最广泛的公共事务,财政预算不仅是简单分配政府资源的工作,还是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实际步骤,某种程度就是民主的试金石。唯有扩大公民与人大代表们的话语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编制和审议政府预算,才能真正使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财政开支不会成为一笔胡涂帐。

  总之,尽管还有瑕疵,但“三公”支出的逐渐公开,已经表明了时代趋势。不管既得利益者如何阻挡,政府信息公开已势不可挡。希望此举能够倒逼机制完善,让行政权力运行时时处于人民权利监控之中,通过建立预算国家,实现国家治理转型。(郑曼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