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报:达芬奇事件暴露媚外 不能只打“落水狗”

2011年08月01日 1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视频:达芬奇的“贪婪”自信与造假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8月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30日刊文说,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得假洋品牌和产品质量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随着事件的推进,达芬奇成了过街老鼠之余,人们开始注意事件背后消费者的媚外心态等。有评论指出,事件的后续不应该只是针对一家企业的痛打落水狗。

  文章摘编如下:

  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得假洋品牌和产品质量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随着事件的推进,达芬奇成了过街老鼠之余,人们开始注意事件背后消费者的媚外心态等。

  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日前在节目中报道,达芬奇卖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根本不是意大利生产,原料也不是所宣称的名贵实木,一些家具经检测甚至被鉴定不符合安全标准。节目称,所谓的百分百意大利原装进口家具,只是东莞制造的国产家具,运到意大利港口作短暂停留,取得出关证明后运回中国,摇身一变成为进口家具,再以十倍价钱卖给消费者。

  达芬奇的欧美主要供应商出面支持,甚至提出“百分之百实木就代表质量高”的概念不一定对,“意大利产的家具必须是百分之百实木”的概念错误等说法。不过,达芬奇的解释和行业协会、欧美供应商的力挺,似乎都不能平息公众的讨伐和恢复消费者信心。

  但随着事件的推进,除了谴责达芬奇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中国媒体开始留意到,事件也透射出消费者崇尚外国名牌的心理。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国际金融报》指出,其实在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中,进口的就是要比国产的产品贵且高档,无论是欧洲的还是泰国、越南的,“洋品牌”也因此成为奢侈品消费主要对象。

  报道比较了欧美和中国民众消费奢侈品特征,认为奢侈品在欧美国家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一般购买奢侈品的人年纪比较大,是拥有很多财富的上流阶层,而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的炫耀性消费,而“洋品牌”正满足了这种心理。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主席欧阳坤认为,虽然现在“洋品牌”遭遇了一些信任危机,但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时还难以动摇。他指出,中国的新富阶层要通过奢侈品消费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也要通过炫耀式消费来维系和创造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网。因此一些并不富裕的中国上班族也省吃俭用,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

  专栏作家宋石男则认为,直到事发,仍有富人表示,只要达芬奇家具能证明是意大利产,就“可以接受”,而不管它是否有品牌底蕴,产品又是否合格。他们真正在乎的,“其实是用天价与普通人划出鸿沟,以显示自己的身份,以跻身上流”。

  达芬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其它有问题的“昂贵进口产品”没有引起媒体关注。B2C网站lightinthebox创始人郭去疾指,达芬奇事件的后续不应该只是针对一家企业的痛打落水狗,而应该是对各种违法伪洋货的系统性清理与处理。

  财讯网执行主编唐其民从诚信的角度分析,认为达芬奇的“假洋鬼子”本质现形,是对诚信体系的再一次沉重打击,却也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重建的大好时机。他表示,“达芬奇门”让诚信成为奢侈品,制造者、消费者、监管者都需要正视自身的问题,只有在健全监管环境、诚信经营、理性消费的前提下,才能铲除滋生杂草的土壤,消灭“达芬奇门”才有了前提。(明永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