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世界日报:世界经济体系脆弱 或再陷不景气深渊

2011年08月12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12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12日发表社论说,自从2008年及2009年全球遭逢金融海啸的侵袭,至今元气并未恢复。倒是各国政府有志一同,几乎共同采取释放资金救市的措施。然而,最近的发展情势却显露出全球经济基础的脆弱,随时有可能再度陷入不景气深渊,这绝不能等闲视之。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债券被信评机构调降评等,欧洲、希腊等国的债务解决方案,始终未见确立,终于导致全球性的股灾,也再度引发全球经济会不会重现不景气的疑虑。坦白说,如今的全球经济是立基于高度不稳定的脆弱基础上,稍一不慎,真有可能酿成大悲剧,这是有识之士共同的看法,今后端看各国决策者如何如履薄冰般的审慎处理,才有望解除目前的危机。

  自从2008年及2009年全球遭逢金融海啸的侵袭,至今元气并未恢复,甚至基本的失衡也未见平缓。倒是各国政府有志一同,几乎共同采取释放资金救市的措施,这招果然也在二年不到时间,似乎就要拯救全球经济成功,摆脱经济的不景气而恢复往日的气势。然而,最近的发展情势,却显露出全球经济基础的脆弱,随时有可能再度陷入不景气深渊,这绝不能等闲视之。

  其实,当前经济的问题,可以说是过去三十年旧疾的积累所造成。每一次发病,都用治标的压制方法,把病症暂时给压了下来,但根本上却都没有被有效的疗愈,以致旧症新病一再交复感染,使得原来处于十分脆弱的经济体质,再度复发类似金融海啸的灾难,是有高度可能性。

  全球经济在二次大战终止后,进入疗伤止痛的阶段,再透过全球经济及政治的援助与合作下,很快从战争的破坏中走出来。1950、60年代,已开发国家的高度成长,成就了“黄金二十年”的辉煌历史。但自70年代起至今的40年期间,几乎每十年就有一次大灾难。人类也透过种种努力,一一应付,并且克服了每一次的难关。然而,这当中却未见根本性的解决,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治本,于是逐渐把问题给长期积累下来。

  70年代和80年代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价格暴涨到大幅起落的能源危机,对当时的经济造成极大冲击与不稳定。不过,这些起落基本上还只局限于实体经济,比较严重的是物价的失控与失业的增加;或者是在这两个问题间摆荡,当然也出现过短暂的失业和物价膨胀并存的停滞性通膨的难题。然而,若回顾历史,却发现当时的能源问题却衍生出另一个世代的根本性难题。

  多数石油进口国伴随能源危机而来的就是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的问题,甚而出现国家债务无法清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80年代开始就把金融部门牵连进来,因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严重冲击战后所建立的固定汇率与黄金、美元本位制度,从此也进入金融市场活泼化,金融商品多样化及金融性资金加速国际流动的现象。

  由于庞大资金在国际间追逐极短期利益而迅速流窜,一方面固然造成发展迅速的金融部门,另方面也埋下了实质部门与金融部门间的不一致和不协调,甚至金融的不稳定已经常干扰各国实际部门的发展。譬如,各国贸易活动的进行亦因顺差或逆差而影响了汇率,进而引发经济实质的调整。更常见的是实质部门的顺逆差,与汇率的升降无关,却与资金的进出息息相关。

  这样的金融发展正是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基础脆弱的真正原因。然而,即便找出这样的病因,却有无处下药的遗憾。因为要重回固定汇率,甚或管制资金在国境间的移动,几乎已不可能。退而求其次,建立一种实质部门与金融部门各自独立的双轨汇率,或许是一种可能性,但这样的提议根本还未成为主要国家制度改革的选项。也许人类社会还要因为根本性不稳定的金融部门付出更大的代价,才可能归零思考。在此之前,恐怕也只有用更大的不平衡去追求短期的治标方案,这也是潜在巨大经济危机爆发机率愈来愈大,其间隔时间愈来愈短的原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