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1日电 加拿大《星岛日报》20日发表社论说,香港资深演员兼歌手叶德娴主演《桃姐》在威尼斯影展封后,是对认真从事香港电影事业的幕前幕后人员的一种肯定,显示香港不乏有心人要拍令人感动的好片,就算影片商业价值不高,仍然值得出钱出力认真制作。香港影业难以回复黄金时代的产量,用心制作精品,是振兴电影事业的其中一条出路。
文章摘编如下:
香港资深演员兼歌手叶德娴日前于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夺得最佳女演员,扬威海外,为香港争光。
叶德娴主演《桃姐》在威尼斯影展封后,是对认真从事香港电影事业的幕前幕后人员的一种肯定。影片获奖,有助港内外名利双收,显示要拓宽港片市场,不一定要独沽一味靠特技大制作。
香港人最熟悉的外国电影奖项是奥斯卡,主要是好莱坞的圈内游戏,得奖者绝大部分是好莱坞制作。香港等世界多处地方都有真正国际化的影展,当中最受注目的三大影展是威尼斯、康城和柏林,得奖者来自五湖四海。
这些影展的选片,主要视乎艺术表现,故此会出现不少商业价值不很高和比较冷门的作品。获奖是对影片成就的一种肯定,虽然不会令一出好电影更加好,但会打响名堂,增加这些作品对发行商的吸引力,制作人员和演员的“商业价值”因而得到提高。随着大众对电影水平的提升,国际影展在各地开花,已经形成了另类市场。
在这个市场如鱼得水的港人,首推导演王家卫,他和不少严肃制作人往往有出色作品在各地参展,逐渐发挥“品牌”效应。香港至今已经有四位演员在上述三大国际影展中获评选为最佳演员。当中张曼玉和萧芳芳先后在柏林封后,梁朝伟在康城称帝,现今威尼斯的港产帝后空缺,终于由叶德娴填补。
这些获奖者的一个特点,就是工作态度认真,在这些国际影展得到的奖项,不是透过一些非演出的因素吹捧出来的。宣传、名气,都不及实力来得重要。尤其是叶德娴,在香港不是一级卖座红星,但始终保留一批不随波逐流的知音人。
叶德娴唱歌出身,开演唱会声明要观众准时进场,全熄手机,显示对歌唱本身的尊重。她80年代退出歌坛,原因是唱片制作不认真,歌手又要做许多与音乐无关的工作。在唱片界包装比歌喉更加卖钱的年代,她急流勇退。
这种认真的态度,亦反映在她的电视和电影工作表现。在威尼斯获奖前,她已经凭其它作品取得多个香港和台湾奖项。香港观众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她没有获奖的《法外情》,与饰演儿子的刘德华有精采催泪对手戏。
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惺惺相惜的关系,导致本已息影的叶德娴答应刘德华复出演出《桃姐》,刘德华甘愿在片中担作叶德娴的“绿叶”。此外,刘德华为导演许鞍华牵线引入内地资金,同样是受到许鞍华以往作品所打动,希望能够参与影片制作,并且以自己的名气增加影片的叫座力。
影片的孕育,则来自一段认真对待人生和感情的赚人热泪真人真事,剧本改编自监制李恩霖的个人真实经历,讲述他与佣人桃姐,主仆如同母子的深厚情谊。电影触及的主题是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要面对的老年问题,情节真挚感人,而叶德娴带领观众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获奖实至名归。
《桃姐》的面世,显示香港不乏有心人要拍令人感动的好片,就算影片商业价值不高,仍然值得出钱出力认真制作。香港影业难以回复黄金时代的产量,用心制作精品,是振兴电影事业的其中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