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上就讲到了神农氏,他是尝百草、兴农耕的始祖炎帝。后来获悉湖北有个风光旖旎的原始山林神农架。想必与神农氏有所关连,心中一直存在一个不解的谜。这次作家协会组织去神农架采风考察,终于遂了心愿。我们乘动车至武汉,转汽车沿高速去宜昌。再由宜昌进神农架至山半腰的木鱼镇。虽然一路颠簸得苦,弯路盘山的险峻,比登庐山“跃上葱茏四百旋”更多更陡更险,所幸老司机驾驶有术,有惊无险,导游交互式介绍,轻松解颐,加之车经香溪河、众所心仪的昭君村,逐渐消除了大家的紧张心理。导游让大家往车外看,只见千峰万壑,满目苍翠,重峦迭嶂,悬崖深涧,奇峰兀立,飞瀑参差,流云飘雾,峡谷蜿蜒,果然景致奇秀,蔚为壮观。
导游一路介绍,我们现在已进入方圆3250平方公里的神农架景区。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终年雾霭茫茫,岩石裸露,长有苔藓和蕨类植物,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山腰的神农谷,石林千姿百态,在箭竹、冷杉、杜鹃的簇拥下拔地而起,依崖而立。这里气候异常,四季汇于一日,民谚:“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古代民间又谓“四季山”。
我问导游,为什么叫神农架,不叫神农山,与远古的神农氏有关么?导游答,据古代兴山县志记载,这座山原称神龙山。相传,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祛病,由于崖高壁陡林深草密,神农氏便伐木搭架而上,后人为缅怀始祖,遂称这里为“神农架”。我问,“架”者,何所谓?导游回答三句话,“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御风寒;架木为坛,跨鹤升天。”当地民间传说,神农氏跋山涉水采得草药四百种,在这里着就《神农本草经》,向天帝复命,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
我们游览了神农谷、小龙潭、板壁岩,在进入神农顶山口,让我们下车,换乘林区专备的环保车。并且告诉大家,山顶气温要相差十来度,体弱的人可以在这里租棉大衣上山观景。环保车上设备齐全,温度适中,一路给大家播放景点特制的录像片。恰值当天天阴,时有蒙蒙细雨,车外景色看不真切,我们只好专注地看神农架全景录像。
车行近二十分钟,即到达神农顶,山顶停车场已停着好多辆车,先到的旅游者都纷纷瑟缩在车旁眺望。我奇怪,导游缘何不带他们进山林深处观赏景致。等我们下得车来,方感觉情况不妙。山风呼啸,直往裤筒里钻,尽管听从导游叮嘱预先增添了衣裤,仍觉意想不到的寒冷,冷到骨头缝里;浓得化不开的迷雾,遮断视线,三尺开外便看不见景物。看一眼近旁刻着“神农顶”三个字的碑石,大家便急急逃上车避寒,已毫无游兴。
导游很有点遗憾地对我们说,今天实在因为天公不作美,其实,神农顶还是很有可看之景的。天晴日朗时,远望近眺,处处都是美景。她又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远古时帝女瑶姬曾助禹王开三峡治水,后瑶姬化为神女峰,与神农顶遥遥相望。一个是神女峰,一个是神农顶,连山峰也有性别。有人打趣说,三峡是女性的,有阴柔之美,神农架是男性的,有阳刚之气。
次日天气转晴。导游又带领我们从木鱼镇往神农坛。神农坛建在苍翠群山之间,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瞻仰祭祖的圣地。沿神农架主干道一条林间小路迤逦上行,便能见到神农坛全景。祭坛依山而建,分天坛、地坛。天坛背倚吞云垭,俯瞰香溪河。祭坛前一块平地,有五彩石铺就的图案,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图案外圆内方,体现天圆地方之意,是为地坛。地坛广场前端,有两根高十米如华表般的图腾石柱分立两边。石柱后是三块大型浮雕,展示神农氏一生丰功伟绩。图腾石柱与浮雕之间设祭祀台,青铜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摆放,香炉、香案、金钟、法鼓坛前排列。地坛至天坛有墀阶243级,便到神农雕像前的瞻仰台。抬头仰望,高21米的巨大神农雕像高耸天坛正中,座落在墀阶上端,背靠青山,头顶苍穹,双目微闭,垂帘内视,似在深沉地牵挂着天下黎民;头挽发髻,长髯齐胸,完全是一个万物尽收眼底的思想者形象。传说神农氏出生时头上有角,只见长长的牛角横于耳侧左右,就像一个饱经沧桑耕牛般辛勤的老农,脸上写满中国农民的劳苦和淳厚。雕像不设底座,身躯拔地而起,下方有四个隶书大字:“华夏始祖”。
海内外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尊崇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他们整合一体开创了华夏文明,以济世大德造福人类。因此,每逢他们寿诞之日,海内外华夏儿女都不约而同纷纷赶来参加隆重的祭祀典礼。导游遗憾地告诉我们,你们迟来了几个月,不然,也可看到当时不可多见的祭祀场面了。说着从包里翻出一张旧报纸,上面有报道的盛况和祭文,她让我们看看,可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祭文写得极规范恭敬,对神农炎帝的称颂十分虔诚:“青山巍巍,绿水汤汤。赫赫始祖,大德煌煌。惟吾始祖,首启洪荒。制耒耜,垦草莽。辨五谷,种稻粱。尝百草,疗民殇。……歌吾始祖,载玄载黄。颂吾始祖,矢志不忘。尚以人为本,图物阜民康……盛世思源,弘祖圣德。民族复兴,国运隆昌。”字字句句,表达炎黄子孙对炎帝神农氏开启文明、奠基华夏的无限崇敬,表达后辈矢志不渝师法始祖永远弘扬神农精神。
好一个弘扬神农精神。我思考,神农精神正是历经千难万险“尝百草日遇七十毒”而始终不渝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创业进取精神;一心为民造福而不望其报,不贪一己之得而求天下共享。具有这样的大德秉性,社会自当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也许,这是我这个炎黄子孙神农架之行的最大收获。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黄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