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6日电 香港《大公报》16日刊文说,财政部日前表示,高度重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政府要学会“紧日子”须用“紧制度”来保障。
文章摘编如下:
财政部日前表示,高度重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监管模式,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年底突击花钱”固然有客观因素,因为很多项目的实施后期阶段资金需求会明显增大,资金支付结算也会增加;但更主要的是,各单位申报预算时,往往预留水分,按照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当年不花完这些预算,证明该单位的申报超标,第二年的预算申报自然就会缩减。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单位不是想办法厉行节约,反而想方设法突击花钱。于是,各种怪现状就产生了。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财富规模也迅速扩大。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本来是一件好事,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政府应当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主动过“紧日子”,着力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将更多财政经费投向民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公共服务产品,提升人民福祉。就经济层面而言,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也为财税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央一直多管齐下,督查推进政府机关过“紧日子”。中央先后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公费出国专项治理,推进公交车消费专项改革,部署中央国家机关主动向社会公布三公支出。今年5月,国务院还专门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部署压缩三公开支,严控楼堂馆所建设,把好国有资产采购关,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当然,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紧日子”须用“紧制度”来保障。必须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同时要及时跟进完善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责任追究。(马浩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