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5日刊文说,中国入世十年来,中日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两国关系安全的保障。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两国政治时有摩擦。这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怪离”现象。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入世十年来,中日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两国关系安全的保障。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两国政治时有摩擦。这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怪离”现象。
中国入世前,外企包括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最大顾虑,就是中国的政策缺乏稳定性。许多企业害怕“刚投了钱,政策变了怎么办”。然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并不是不感兴趣。2001年前,丰田曾在华做过20年的调查,却没有投过一分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企业放了心。毕竟,如果政策变了,有地方“说理”。
中国加入WTO可以说对中日经贸关系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最明显的是汽车行业。中国入世后,日本汽车行业的投资进入中国,这些投资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钢铁业、造船业、运输业。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层次比较低,大部分零部件都从日本调运,尤其发动机、车体钢板等重要零部件。而中国海运的80%都依靠国外。这就拉动了日本的一系列产业。
有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4年间,日本对华出口平均增长率为25.3%,对外出口平均增长率仅为4.5%。与此同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0.6%上升到2004年的12.8%。正是在“中国特需”的基础上,出口急速增加与设备投资大幅度增加引发了自2002年2月开始、长达71个月的经济景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段时间恰恰是小泉执政、中日政治关系降到冰点的时期。
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似乎成为一种“怪离”现象。
一方面,毫无疑问,密切的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不会破裂的一个保障。中日两国保持如此密切的经贸关系,谁也不愿意看到两国关系破裂的局面。
另一个方面,密切的经贸关系同时也会增加两国政治上的不信任。日本十分担心,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出现一个“飞去来器效应”。飞去来器是澳洲土著打猎用的工具,扔出去自动回到手上。日本担心自己把技术都给中国,而中国却占领了市场,自己吃亏。
大地震后,日本开始把一些研发基地转移到海外,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启动开发合作。这一次有意识避开了中国。此外,日本担心被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卷入”。这也是政治关系存在摩擦的原因所在。(王新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