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示威者试图冲进英国驻伊大使馆。伊朗首都德黑兰数千名高校学生和群众29日下午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示威者向使馆大楼投掷石块,并翻过使馆大门进入大楼,扯下英国国旗焚烧并换上伊朗国旗。
中新网12月5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5日发表评论《伊核危机:双重标准后患无穷》说,伴随针对伊朗新一轮制裁的舆论攻势愈演愈烈,考虑到经济危机这一“干柴”背景,加速制裁很可能使冲突加剧,危及地区稳定甚至世界和平,引发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西方媒体应反思伊拉克战争谎言这一前车之鉴,摒弃在伊朗核危机问题上有意无意采取的双重标准。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欧美又发起了针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理由是伊朗以发展核能为名,行研发核武之实;以色列甚至扬言要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伊朗核设施。
无庸讳言,自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便成了西方的眼中钉,更是以色列不共戴天的敌人。在欧美国家看来,跟以色列发生冲突的叙利亚及黎巴嫩真主党背后都有伊朗的影子。但这是否应成为制裁、打击伊朗的理由?
今年6月9日,英、德、法、意以及比利时和瑞典六国前驻伊朗大使以联合发表公开信的形式反对将伊朗核计划妖魔化的做法,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伊朗正在发展核武器,法国前驻伊朗大使尼古罗11月又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情报部门的最新报告指出,伊朗2003年底决定停止研发核武器,虽有迹象显示2006年以来伊朗可能试图重新研发,但目前只能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并无明确证据。
尽管如此,欧美国家上周还是重新发出威胁,决定扩大制裁范围。表面看来,直接起因是以色列又开始导演新一幕伊核危机,并扬言要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这是以色列的惯用手法,1981年和2007年针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核设施的轰炸就是“经典之作”。
事实上,针对伊朗核计划的打击早已开始,近年来伊朗多位核专家接二连三遭到暗杀就是证明。伊朗指责以色列下毒手,一些国际观察家也认为很可能是以色列所为,这类指责和评论并未遭到直接有关方否认。
以色列人生来就有对“强敌环伺”近乎本能的恐惧,并由此而发展出先发制人、四面出击的习惯,这有其历史、地理和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至于西方支持以色列,当然也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
如今,伊朗核危机随着冲击英国大使馆事件而升级,美国和英国都宣称将采取行动对付伊朗,法、德、荷等国也都相继召回驻伊朗大使,这很可能是冲突加速升级的危险信号。
西方的中东政策总是跟巴以冲突及能源紧扣在一起,从未停止过干预,甚至不惜以反恐或反核为名出兵,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既有能源的考虑,也有制约伊朗、为以色列提供保障的考虑,但结局却是事与愿违。
现在,伴随针对伊朗新一轮制裁的舆论攻势愈演愈烈,考虑到经济危机这一“干柴”背景,加速制裁很可能使冲突加剧,危及地区稳定甚至世界和平,引发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西方媒体应反思伊拉克战争谎言这一前车之鉴,摒弃在伊朗核危机问题上有意无意采取的双重标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