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30日电 香港《大公报》30日刊文说,12月15日,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巴格达正式宣布驻伊美军任务结束,同一天,驻伊美军在巴格达机场举行降旗仪式。这标志历时八年多的伊拉克战争正式“划上句号”。美国人走了,这对曾经在17万驻伊美军“庇护”下的伊拉克有多大影响呢?从安全层面来说,会一年比一年好。
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5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巴格达正式宣布驻伊美军任务结束,同一天,驻伊美军在巴格达机场举行降旗仪式,驻伊美军司令奥斯汀卷起驻伊美军军旗黯然离去。这标志历时八年多的伊拉克战争正式“划上句号”。
美国人走了,这对曾经在17万驻伊美军“庇护”下的伊拉克有多大影响呢?
从安全层面来说,会一年比一年好。
“汽车炸弹”“恐怖袭击”,这是多年来关于伊拉克新闻报道中大众耳熟能详的词汇。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07年以来,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已有很大改观。从2007年到2010年,死于非命的伊拉克平民依次为23600人、6400人、3000人、2500人,一年比一年少。而2011年预计只有1300多名平民遇难,数量差不多是2007年的1/200。与每年20多万自然死亡的人口相比,这些主要死于恐怖袭击的人口比例已经从10%下降到1%以下。
民众对安全有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安全角势的改观,与驻伊美军数量的减少成“正比例”。美军2009年起就开始陆续撤出,逐步将安全职责移交伊方,在美军渐次抽身的这几年中,伊拉克安全局势并未恶化。这也是为什么美军能够放心地撤出伊拉克,把治安管理完全交给本地警察的原因。
来自民调的显示也表明,伊拉克民众对安全越来越有信心,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安全仍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六七成的民众认为安全局势希望大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美军撤离后,伊拉克人的自主反恐意识增强,以前普通百姓视向美军通风报信为耻辱,但乐意与本国军队合作。因此,在民众的支持和配合下,伊军有信心自主承担安全职责。
从外交层面来说,自主话语权有较大提升。
美军走后,伊拉克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权国家,不再看美国脸色办事,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将会展示更大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话语权。
事实也如此,伴随着美军的撤离,伊拉克外交已经开始“自说自话”。比如,在巴林政治乱局中,伊拉克公开表态支持示威者,而与美国支持巴林王室的态度截然相反。在制裁叙利亚的问题上,伊拉克也敢与美国唱反调,不同意制裁叙利亚。
在巴林和叙利亚问题上,伊拉克不作美国的应声虫,表明伊拉克在外交上谋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重建前景谨慎乐观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2011年6月11日,一个美国国会代表团因发表侵犯伊拉克主权的言论,被伊拉克政府喝令驱逐出境。
6月10日晚间,美国代表团团长贝克在美国驻伊拉克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伊拉克成了富裕而繁荣的国家后,伊拉克政府应该向美国进行赔偿,赔偿在过去八年中美国在伊拉克战场的巨大费用。”
美国国会代表团团长贝克的讲话立即引起了伊拉克政府强烈不满,就在贝克讲话的第二天,伊拉克政府发言人达巴格指出,“我们对美国国会代表团的讲话感到十分气愤,他们在伊拉克已是不受欢迎的人,必须马上离开伊拉克。”
但是,从内政层面来说,表面和谐难掩内讧。
美军走后,伊拉克政府的地位上升,权力的“含金量”会随之提高,但内部争斗也必然会有所升级。
战争摧毁了伊拉克原有的权力架构,同时也激化了已有的民族、教派矛盾,埋下国家分裂的隐患。美军撤离后,这种分裂的危险可能会加剧。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等多方势力,均希望在国家权力分配上多分得“一杯羹”,各派政治势力冲突不断,相互倾轧。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很难获得合力,重建的前景只能是谨慎乐观。
不过,饱受战争苦难的伊拉克人民一定会珍惜和平,相信通过民族谈判、教派协商,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各方利益的权力架构,以谋求伊拉克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们有理由相信,离开美军,伊拉克照样过日子,伊拉克的明天会更好。(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