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推进两岸经贸政策须多沟通
中新网3月20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日前发表社论说,两岸政策是马英九赢得第二任任期的关键,两岸经贸政策的推进因而广受各界关注,并以推动两岸经济协议(ECFA)后续协商、扩大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以及提升陆客来台观光效益等三项最受企业期待,部分已有具体成果,但需要“政府”加强政策沟通,以减少阻碍,实现预期效益。
两岸签署ECFA,凸显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并使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在制度化架构下发展,对改善台湾经营环境和发挥区位优势有正面意义。ECFA生效后,受到国际社会肯定。因此,ECFA后续协商的完成,包括实现大部分货品关税相互减免的货品协议、相互开放市场的服务业协议,以及订立投资保障规范等,被视为创造更多新商机、吸引外人投资台湾的政策亮点。
目前台湾“政府”相关部会已展开ECFA后续协商的前置作业,除与大陆密切联系,更关键的是在内部沟通,因为无论是货品或服务贸易的后续谈判,都无法回避两岸经贸往来“正常化”的议题,因为工业产品的开放,涉及产业竞争消长,农业则涉及粮食安全,均具敏感性,“政府”应在整体利益考虑下,研拟开放与管理、辅导与救济的整套方案,并以此对内进行沟通,避免影响ECFA后续协商的推进。
扩大开放陆资来台是另一重点政策,但此一政策推出近三年,迄今仅核准投资217件、2.72亿美元,与同期间台商赴大陆投资累计超过250亿美元比较,显示极不相称。究其原因,则与开放范围太小、诱因不足、许可门坎过严等有关。为此,台湾“行政院”积极研拟第三阶段开放方案,上周完成审查,规划新增开放陆资来台参股照明组件LED,并提高面板、半导体、工具机、电子及半导体生产用机械设备等五大关键性制造业的参股上限至五成,预估制造业纳入开放项目达 97%、公共建设54%、服务业50%,松绑幅度高于预期,展现吸引陆资的最大政策诚意。由于幅度不小,产业安全疑虑也不可免,“政府”应在宣布时,提出清楚的政策效益说明,争取支持。
扩大及永续陆客来台观光效益,以促进岛内消费及发展关联产业,是新一阶段政策的思考重点。根据统计,自2008年7月开放迄今,来台旅游的大陆民众已逾320万人次,为台湾创造了1,670多亿元的观光收益;而陆客来台自由行开放半年多,也未曾发生逾期滞留不归情事,负面影响有限。因此,可以做更大幅度的开放,目前“政府”主管部会也正检讨放宽陆客来台观光等限制,并拟增加自由行试点城市及放宽每日限额。
需提醒的是,进一步放宽陆客来台观光规定虽有必要,但除了量的增加,更应重视质量的提升。近来陆客团传出强迫购物、导游专业素质不够、吃住质量不佳、低团费竞争等问题,加以陆客集中的景点,出现周遭环境超负荷等现象,引起民众反感,也不利政策推行。因此,扩大开放陆客来台观光,不能忽视开放所衍生的社会成本,这是松绑时须考虑的,也是要与民众多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