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景区票价涨 一些地方“门票依赖”引质疑
视频:国内景区门票节前涨价 票价世界领先 来源:安徽卫视
中新网5月2日电 在国内旅游的各项花费当中,游客的景区门票占最花费的比例最高。香港《文汇报》2日刊文说,各景点现已多成了地方拉动经济的“二房地产”,这种过分短视的行为,对旅游经济的长期发展,构成巨大伤害。要克服短视与自利,克服“门票依赖”。推动“门票经济”真正向“旅游经济”转变。
文章摘编如下:
近来,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各景点实际上成了地方拉动经济的“二房地产”。这种过分短视的行为,对旅游经济的长期发展,构成巨大伤害。
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有研究认为,一元的直接收入能带来6.8元的间接收入。旅游业的开发,绝对不仅是门票收入的开发。在美国,黄石公园门票的收入只占公园全部收益的6.7%。极低的票价背后,是吸引游客留连忘返产生的巨大消费。在中国,不少景区们干的竟类似一锤子买卖。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门票收入占比越高,说明景区产业链的越单一、相关服务业越贫乏,门票收入占比越低,说明旅游经济越发达,管理越规范,可持续性越强。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GDP的4%以上,且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可见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是多么庞大的一个产业。
景点短视现象,将景区票价提得很高,不仅违背景点有准公益原则,消解了著名景点在“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历史文化”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国民教育。而对于景区自身,高票价实际等于堵住了地方餐饮、住宿、购物收入等多方面的收入增长之路。
目前,有些地方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杭州西湖,早在2003年就“没有围墙、不收门票”,门票虽然少掉几千万元收入,同年却因此赢得了上亿元的收益。这说明,克服“门票依赖”是有可能的。但最关键的是要克服短视与自利,真正迈开大步,对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单一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推动“门票经济”真正向“旅游经济”转变。(莫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