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高考制度未可废除 存弊病改革不可免
2012年6月7日,2012高考第一天,北京某考点外的考生。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6月7日电 香港《大公报》7日刊文说,又到一年高考季,内地近千万莘莘学子将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做关键一搏。今年又正值中国高考制度建立60年,从高考“破冰”之初人们求知欲的大爆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今,走过一个甲子的高考制度,却面临着报考人数逐年下降的尴尬,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诘问、质疑和反思。
文章称,其实,破解高考存废之问并不困难。无可否认,不问家庭出身、生活背景的高考制度,是对阶层壁垒森严的“身份社会”的挑战,它的出现,为平民子弟鲤鱼跳龙门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途径。60年来,一代代学子的确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人生理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这一角度看,在没有发现比考试更好的制度之前,高考是废除不了的,它作为一种公平选拔人才的手段,尚有长期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文章注意到,不过,“死刑”可免,并不意味着“改革”能逃。近年来,“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已广受诟病,难怪钱学森先生会发出“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的振聋发聩之问。不仅如此,高考制度一向引以为傲的公平原则,近些年也频频遭遇质疑。
文章称,种种问题表明,现行高考制度亟需改变,如果为一时的形式公平假象所迷惑而放弃拖延改革步伐,丧失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应该说,多少年来高考改革并未间断,一些地方更走马灯般地推出改革方案,却因为换汤不换药,效果差强人意。
文章认为,高考制度亟需改革,而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去除过于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如果不首先改掉由教育官僚主导改革的传统路径,其它的讨论也只能是无谓的口水战。(郑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