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民进党对两岸两会协商态度微妙转变
中新网8月14日电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出评论说,自2010年12月第六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开始,民进党态度有微妙的转变。该党目前仍奉行“台独”党纲,转变主要是因为客观环境使然,随着两岸签署的一个又一个协议显示效应,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将会迫使它逐步作出改变。
文章摘编如下:
第八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圆满落幕,海协会一行十日离台返京。回顾这四年来,两会共签署了十八项协议,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会会场内,双方握手欢谈的友好场面固然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场外的各界反应也不可忽视。
台湾岛内主流媒体对历次会谈均寄予厚望和高度评价,但“在野”的民进党总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不过,民进党近年对两会协商的态度也逐步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两会协商每年举行两次或一次,地点则采取“轮流坐庄”的作法。2008年6月海协会和海基会恢复了中断9年之久的制度性协商,在北京签署了两岸包机、赴台游等两项协议。11月两会首度移师台北,这对于两岸交流本身就是一大突破,加之当时两会签署了两岸空运、海运、邮政协议,实现了两岸各界望眼欲穿的“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更使得第二次会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刚在当年输掉“大选”、失去“执政”舞台的民进党却一连数日发起大规模示威活动,岛内舆论抨击民进党是“暴力党”,蔡英文是“暴力小英”。
不过,自2010年12月第六次会谈开始,民进党已不再组织示威活动了。民进党“转軚”(注:改变)并非是其两岸路线有变,主要是因为客观环境使然。2010年有民调显示,岛内超过八成人支持两岸通过两会进行制度性协商,而两会早期签署的直航、赴台游等协议也开始发挥效应,享受到两岸和平红利的台湾民众,对民进党“不问黑白,只看蓝绿”的政客嘴脸厌恶至极。今年“大选”民进党再次败北,令其不得不反思过去“逢中必反”的非理性立场,不得不慎重思考往后与大陆的交往之道。
民进党态度上有微妙的转变,意味该党并非一块完全不可松动的铁板,虽然目前仍奉行“台独”党纲,但随着两岸签署的一个又一个协议显示效应,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将会迫使它逐步作出改变。(朱穗怡)
专题: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八次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