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莫言作品关注“人性” 诺奖评委会具慧眼
视频:走进莫言 “知”莫言 来源:贵州卫视
中新网10月12日电 香港《大公报》12日发表社论称,莫言的获奖,实至名归。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诸公确有独到眼光。莫言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文字上更有一种天马行空式的与别不同的风格,他写作用的是虚实结合、时空交错的手法,但实际反映的却是真实社会中基层民众的经历和面对的问题,真正要表达的是一种对社会的关心、对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反思。
文章摘编如下:
瑞典诺贝尔评委会11日宣布本年度文学奖获奖人:中国作家莫言。
评委会给予莫言的评价是:“用理想、魔幻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实配合起来的人。”
对莫言的获奖,对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迄今仍被视为是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评委“青眼”终于落到中国当代作家头上,说到底都是一件令人兴奋和值得重视的事。一来,百年诺奖头一次有中国本土作家获文学奖;二来,好的文学作品无国界,中国文学作品需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外国同行所肯定,为外国读者所欢迎。
莫言的获奖,实至名归。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诸公确有独到眼光。莫言和他的作品,未必是当今中国最顶尖、最一流,但是,莫言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文字上更有一种天马行空式的与别不同的风格,令人几乎看两页就会知道是莫言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莫言写作用的是虚实结合、时空交错的手法,但实际反映的却是真实社会中基层民众的经历和面对的问题,真正要表达的是一种对社会的关心、对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反思,是言之有物,而且十分深刻和有血有肉的。
事实是,获得诺奖,并非莫言首次与奖项结缘,自八十年代作品面世起,内地所有的文学大奖,他都曾是得主,作品《蛙》去年更勇夺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曾获得法国、日本的文学奖项,作品《红高粱》被拍成电影就更是家喻户晓了。
另一方面,莫言的获奖,如同之前多年没有中国作家获奖一样,与当前形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无关系。诺贝尔奖作为一个国际性文学奖,长期没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作家和作品的参与,到底也是一件奇怪和很难不被视为存有偏见的事。中国作家和作品长期被拒诸诺奖门外的现象的确应该做出改变了。
莫言获诺奖,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认受性在国际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文学始终只能植根于本土,中国文学作品只能进一步更好地立足社会现实,反映民众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作品才会有生命力、也才会得到读者真正的拥护和欢迎。中国文坛不一定渴望更多的诺奖,但时代和读者正呼唤更多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好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