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美国大选关乎经济 给下一任总统艰巨任务

2012年11月02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北京时间10月17日上午9点,美国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辩论大厅,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展开第二场辩论。图为第一夫人米歇尔深情拥抱奥巴马。  

  中新网11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刊出社论说,奥巴马走马上任之际正逢美国经济处于巨大的金融危机,美国人饱受失业所带来的剧痛,因此他如果再次连任,支持他的人希望奥巴马继续为美国带来改变。因为美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持续性,因此这次美国总统大选是关乎经济的,如何使美国的经济复苏稳定下来,是下一任美国总统的艰巨任务。

  文章摘编如下:

  如果没有意外,奥巴马在下个星期二的总统选举中会再次连任,这使他能够继续引导美国自我振兴,继续执行修复惨遭全球金融危机破坏的美国经济。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时,卸任的小布什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奥巴马当时的竞选口号是“变革”,口号承载着美国人的希望,今年奥巴马竞选连任的口号是“前进”,希望民众继续支持他的改革,而“前进”就是继续延续奥巴马的改变之路继续向前。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纽约股市狂泻5.05%,让他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当时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大幅上升、民众呼吁改革医疗保健系统等国内问题。因为接手的是烂摊子,奥巴马近四年的政绩不可能令人满意,但他的政策确实为美国经济复苏铺平道路。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经济已走上恢复之路,美国商务部上周公布第三季增长2%,增速高于第二季的1.3%,第二季美国实质国内生产总值比奥巴马上任前的2008年第四季度高5.2%。

  2009年1月奥巴马上任时美国失业率为7.8%,在任时期失业率连续43个月超过8%,创下二战以来的最长周期。今年9月美国失业率为7.8%,创下近四年来新低,美国已连续31个月出现职位增长,目前市场普遍预计10月失业率可能小幅升至7.9%。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指出,长期失业是一场“国家危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更是奥巴马的心头痛。

  奥巴马走马上任之际正逢美国经济处于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美国人饱受失业所带来的剧痛,因此他如果再次连任,支持他的人希望奥巴马继续为美国带来改变。白宫内阁秘书长卢沛宁认为,过去四年来,奥巴马为美国带来的改变是十分巨大的,他承诺结束伊拉克战争,改变阿富汗战争的要务,也为3000万没有健保的人提供健保,并且重振美国的教育。

  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全美失业430万人,数据显示奥巴马是个就业创造者,他为美国创造了近500万个工作岗位。奥巴马也提出了新的减税方案,以鼓励美国公司把就业带回美国,而不是转到国外,并将在2013年预算中为一个项目提出1200万美元拨款,用于促进在美国投资。

  奥巴马下令设置“选择美国”计划,以鼓励、协助和促进美国及外国企业在美境内投资;过后提出的“购买美国货计划”,要让“美国制造”再成为美国人的骄傲,虽然这些政策能否成功还要拭目以待,但奥巴马政府正在努力改变外界的看法,鼓励外国投资者重新审视美国市场。

  虽然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与创造就业的法案,现在要等到11月6日的大选过后才能继续在国会讨论,但从房市、信贷、劳动力市场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已逐步趋于好转,不过恢复速度仍较缓慢,而且“财政悬崖”让美国增长前景面临压力。

  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减税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到期,意味着美国的工薪阶层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税务,个人消费能力将会大大减少,会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外根据去年夏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债务上限谈判达成的协议,在减赤“超级委员会”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自动减赤机制将于2013年启动,预计将在10年内共削减联邦政府开支1.2万亿美元。从支付曲线上来看,自动削减措施的生效将会令政府开支瞬间减少,看上去就像突然掉进悬崖一样,故名“财政悬崖”。

  自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五次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但也让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90%。为此奥巴马主张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而罗姆尼倡导自由市场,反对政府过多干预,主张削减赤字和减税。

  因为美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持续性,因此这次美国总统大选是关乎经济的,如何使美国的经济复苏稳定下来,是下一任美国总统的艰巨任务。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