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析李克强改革"红利说" 尤关注"释放基层潜力"
中新网11月21日电 中共新领导层近日就改革问题不断发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1日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观点,并提及其他有关改革的系列问题。海外华文媒体发表多篇文章予以解读,尤为关注李克强提到的“释放基层潜力”、“打破利益格局”及“城镇化”问题。
高层强调改革“红利” 新一轮全方位改革或将开启
美国《侨报》文章《中国经济仰仗改革“正能量”》称,中国经济工作会议,显示出的信号其实很清晰:其一是“不变”,其二为“变”。“不变”,指的是习李体制的经济发展思路与胡温体制的经济路线图相似;“变”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改革。关于释放改革的“正能量”。习近平与李克强多有宣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改革的“正能量”还远未释放殆尽。
香港《大公报》A5版刊发5篇发展对李克强谈改革的讲话予以解读。版面大标题是《李克强:以改革释放内需潜力》。该报文章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中国如何改革已有了一套思路。人们预感到,中国新一轮、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即将到来。
香港《文汇报》文章《2013中国经济亮点:淡化速度指针 力争无水分增长》称,北京经济专家指出,明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将转向“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保民生”,以期实现“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美国《侨报》文章称,“改革”一词被高层多次提及。新领导层所规划的改革图景,不是模糊的、笼统的、口号式的,而是有着具体的路径与时间节点,更具可操作性。中央强调通过追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稳中求进”的总目标。这意味着,在胡温领导层的“稳增长”基础上,习李领导层在“进”方面有了更大空间。
法国《欧洲时报》文章《改革再出发 中国经济舍“量”而求“质”》称,高层提出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展实体经济、加强民生保障以及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改革思路。相信只要加快落实,中国将可成为世界经济的“模范生”。
台湾《联合报》文章称,“改革红利”成为大陆经济新热词。李克强1个月内2度提及“改革红利”,强调未来GDP增长应与人民收入成长同步,若民众收入不增长,GDP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台湾《经济日报》文章称,通过解读可知,习李经济政策至少有3个不变,包括:“稳增长”的目标不变,打房及稳定物价的努力不变;外界更聚焦的是政策可能改变的部分,其中之一就是讲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改革开放,高层已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这可说是习李抛开政治包袱的决心展现,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动能。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根据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将制定“适宜速度”》称,虽然刚结束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调整经济结构,但中国高官强调,当局不会一味压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会根据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制定一个“适宜的速度”。
民生是改革动力 华媒尤关注“释放基层潜力”
美国《侨报》文章《中国经济仰仗改革“正能量”》称,民生既是改革的动力,亦是中共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无论是拉动内需,还是改善住房,都将惠及千家万户。如同中国走过的30年改革开放坎坷路,改革既是亮点,亦是难点。从当前舆情看,各界对新领导层寄予厚望。
香港《大公报》文章注意到两点:一是收入要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二是改革要打破部门、行业利益和固有格局,抓住关键环节,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
香港《文汇报》文章爷摘取了李克强讲话的要点:鼓励各地方要深入探索如何将改革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他说:“我们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打破部门利益,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让基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中国实现持续发展”;李克强更反复强调,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
法国《欧洲时报》文章《“城镇化”上位 习李改革路线图渐显》称,对于如何延续增长红利,新领导层给出明确路径,那就是城镇化。中央工作会议在“城镇化”前加上了“健康”、“持续”等定语,内地经济学家表示,城镇化走向“健康”的关键就是回归人本身,其突破口在于户籍改革。未来,中央或借道“市民化”来为进城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台湾《旺报》文章称,在中国大陆以国营企业为主的经济体制中,要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困难的事情。大陆适度释放国有资源,让企业身份经营具有弹性。
台湾《旺报》文章称,自去年李克强的不断呼吁后,从城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大陆经济潜力为世界热议。让中西部多达2亿到3亿的人群进入城市,可唤醒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改革开放30多年,容易做的改革都已做了,今后如何改革可能都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由此带来的矛盾错综复杂,具体执行和落实是需要政治勇气和执政智慧的。展望未来,还需观察具体举措及执行。中国经济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密切关注明年国企提高分红及大部制改革是否会有突破。
专题:聚焦“习李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