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两岸“金证会”共识
中新网1月31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刊发社论称,日前,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首次会议(下简称“金证会”)在台北召开。此次“金证会”共识具有一鸣惊人的效果,颇值得肯定,我们期盼台湾业者“四年不开张,开张吃万年”。但也提醒台湾业界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台当局金融主管部门更应积极协助,为台湾金融业开创宽阔的发展空间。
全文摘编如下:
两岸金融往来协商,自从马英九第一任期开始就已经鸭子划水积极进行。“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在2009年4月26日签署、“两岸金融监理合作MOU”在2009年11月16日签署,于201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二者都比2010年6月29日签署、9月12日生效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来得更早。台湾地区银行、保险、证券三大类的金融业者,也因而引颈期盼,希望早日能将业务扩及于大陆。
然而,由于大陆的金融业务系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别监理,因而两岸金融业务开放的进程,随着主其事者行事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整体金融业来看,“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签订至今,已有10家台资银行设立大陆分行,去年底两家获准办理人民币业务;在大陆银行赴台方面,则有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设立台湾分行。
至于寿险业,台湾业者早已前进大陆投资,发展业务;证券业虽然有15家台资券商在大陆设办事处,迄今却没有一家升格得以承做任何业务。证券业开放速度与幅度远落后于银行业与保险业,虚耗资源及错失的商机,难以估计。“金管会”虽然尽力协助,却总是碰到软钉子。
台湾券商公会高层多次奔走两岸,间接促成此次历史性“金证会”的举行。综观“金证会”共识内容,大陆的承诺,除了“全资全照”没有符合台湾业者的期盼,在业务的开放项目方面有些是业者不认为可能拿得到的,用“喜出望外”形容并不为过。
至于台湾方面的承诺,包括放宽大陆QDII赴台投资额度,从目前的5亿美元循序渐进提高至10亿美元;研议开放大陆合格境内自然人(QDII2)投资台湾资本市场;研议推动T股赴台上市第1阶段将开放大陆注册的优质台商企业回台上市,第2阶段将开放陆企赴台挂牌;放宽大陆证券期货业者在台设立代表处的资格门槛,对于国际经验的要求由5年减为2年,且地区扩大包括港澳(此点较大陆银行赴台设立办事处资格规定宽松);此外,并研议放宽大陆证期机构投资台湾证期机构的持股比例。
“金证会”的共识,大陆方面的承诺还包括在试点区域成立台资持股比例51%的“半资全照”券商,且大陆股东不限大陆的证券公司;积极考量台湾为大陆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在台湾的机构和个人可以用人民币直接投资大陆股市,额度人民币1千亿元;同意与大陆合资的基金公司,台资持股比例可达50%以上甚至100%;同意在试点区域内与大陆合资的投资咨询公司(投顾),台资持股可以超过50%;同意试点区域外与大陆合资的证券、期货公司,台资持股最高可达49%(此点与寿险业者在大陆投资所受限制相同);甚至同意研议有关台湾证券业申请QFII的门槛,由个别公司资产50亿美元放宽为集团管理资产规模50亿美元,此点乃是台湾业者辛苦争取,终于如愿以偿的成果。
过去四年来,证券业者眼看着银行、保险业者在大陆步步为营,并且逐渐开花结果,而自己却寸步难行,不免有所抱怨。为此,“金管会”还帮业者开小门,准许证券业转投资租赁业、创投业得赴大陆办理该等业务。如今情势改观,“金证会”此次所达成的共识,对于台湾证券期货业者而言,应算是今年的新春大礼。
虽然业者要求的“全资全照”没有如愿,但是像两岸个人可以直接投资对方股市的“陆股直通车”与“台股直通车”,则是业者做梦也没想到的, 因此“金证会”共识可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综言之,此次“金证会”共识的一鸣惊人,颇值得肯定,我们期盼台湾业者“四年不开张,开张吃万年”。但也提醒业界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管机关“金管会”更应积极协助,为台湾金融业开创宽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