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媒:日本狂购美国F35战机意图“一箭三雕”
中新网2月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6日刊出评论说,日本在购买美国F—35战斗机过程中尽管一步三折,但还要坚定地选择购买,是因为一方面扩充、提升了本国的军事装备力量,另一方面由此进入世界军火市场,提升了日本的影响力,从而使日本在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
文章摘编如下:
为替换在日本航空自卫队服役多年的美国第二代战斗机——F-4型战斗机,2011年12月20日,日本民主党的野田佳彦内阁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正式决定购入42架美国最新型的、也是最烧钱的F-35新型战斗机,作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次世代主力战机。
需要指出的是,当初日本准备更换战斗机的时候,同时进入防卫省视野的有三个型号的战斗机,一个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F-35、一个是美国波音公司的FA-18,还有一个是英国宇航系统公司的台风战斗机。但是,在2011年12月19日,防卫省召开了“机种选择调整会议”,最后确定选择了F-35。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FA-18和英国的台风战斗机都已经服役,FA-18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获得了很高的实战评价,台风战斗机也已经完成全部试飞计划交付4国使用。而只有F-35还停留在设计阶段。而日本防卫省也并没有要求观摩试飞,只是凭着这张设计图就拍了板。
实际上。日美两国购买F-35的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一方面是美国在设计过程多次出现事故、交货期被一拖再拖,另一方面是美国几次要求涨价,原本99亿日元一架的价格,后来涨到了102亿日元。日本几经挣扎,几经无奈,最后还是按照美国的要求,照单全收,终于在2012年6月29日拿到合约,确定第一批4架F-35战斗机将在2017年3月交货,并配备于青森县三泽基地。
谁料,2012年美国国防部年度报告爆出真情,第一批交付给日本使用的4架F-35战斗机,其搭载的电子系统“Bloc3I”无法配备短程空对空导弹,因此不具备实战能力。另外,该战斗机的实际加速、回旋等能力也不如当初的设计预想。最令日本人窝火的是,该报告强调风险应由日方自己承担,因为他们只是看了设计图。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一步三折,日本为什么还要这么坚定地选择购买美国的F-35战机呢?
首先,日本借此参与世界高端军工产业。日本选择还停留在设计阶段的F-35,其目的是参与到美国21世纪主力战斗机的设计。这种战斗机是2001年启动的项目,有“世界战斗机”的美誉,他的最大优势是隐形,可以躲避雷达探测。美国五角大楼表示,F—35战机仍处于开发、制造和测试的“高度重叠”阶段。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丹麦、荷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国也在参与这一项目。恰巧因为这样,日本就极力插手进来,希望让本国公司参与开发与生产,进而发展日本的军工业。据悉,日本企业将参与F-35成机中30%的零件制造工作。三菱重工、IHI公司、三菱电机等十几家企业参与其中。
其次,日本借此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从决定购买F-35的时机上来看,野田内阁是为了挽回民主党政权第一任首相鸠山由纪夫任职时期降至谷底的日美关系,才故意选择了一个需要多次谈判的购买计划。无论谈判的结果如何,这都是一个“强化日美军事合作”的过程。事情炒得越大,对日本来说就越有利,可以不断地向周边各国显示自己与美国“说得上话”。
2012年12月18日,美国国防部莱昂•帕内塔在华盛顿亲口承诺,将于2017年向日本配备第一批F-35。今年1月18日的日美外相会谈上,F-35的问题也第一次被搬到了谈判桌上。日媒还传出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2月访美时也可能与奥巴马谈及这个问题。如果不是经过这么多次会谈和这么多波折,如果只是一个你卖我买的生意往来,F-35就不会成为日美首脑级会谈中的话题,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就会显得空乏无力。
再次,日本借此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众所周知,1976年2月27日,时任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在1967年制订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基础上,追加了禁止武器制造相关设备及零件出口等条款。这次,日本企业参与F-35的制造工作,而整个世界对F—35的需求大约在4000架左右。这些飞机如果能够顺利出口到其他国家,捆绑日本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及其追加条款就会突破。
由此可以看到,日本在购买美国F—35战斗机过程中看起来是委屈求全,实际上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一方面扩充、提升了本国的军事装备力量,另一方面由此进入世界军火市场,提升了日本的影响力,从而使日本在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