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直击两会:会场内外成观察中国政治新窗口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鞠躬。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成龙在人民大会堂前跑步突围。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网3月6日电 每年两会,境内外媒体记者在关注两会会场的同时,也把目光移向了会场外,期待这类的独家消息中,挖掘中国政经“新行情”;今年两会,明星代表委员“躲记者”、两会主席台座次、节俭新风等成为了观察中国政治风气的微妙窗口。
明星代表“躲记者” 媒体建议直面媒体
明星代表不应“躲记者”。年年全国两会,记者都会上演追星秀,引发境外媒体热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刊文说,记者追、名人躲,这种现象年复一年地在中国两会上演,已成中国一道独特的政治风景。当上政协委员后,明星在麦克风和摄像机面前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其实要比躲躲闪闪或拔腿就跑来得好,否则会让人觉得明星参政议政水平不高,不是来“凑凑热闹”,就是肯定不知道自己为何被选上。
香港《新报》5日也指出说,面对“长枪短炮”,众明星越发低调,惜字如金。
文章说,既然当选,就不光是种荣誉,更要肩负责任。他们首先是代表、委员,其次才是明星。外界对其关注,不仅是背后的星光,更是对其提案、建议充满期待。面对采访,选择一言不发甚至一走了之,既是对其所代表的民众不尊重,也失去了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和机会。
两会厉行节约新风气 民意反应积极
境内外媒体赞扬会风之变的同时,亦指出两会“开出实效”才能顺应百姓期待。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6日的观察文章指出,“省,省,省,中国两会兴起厉行节约新风。”这是境内外媒体报道中国两会时的焦点之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4日刊文说,往年,台下2000多名政协委员齐唰唰翻阅报告的声音,是检验他们是否聚精会神听会的方法之一。但是3日,这个唰唰的声音却因为全国政协厉行节约缩减印刷,并不如以前那样响彻人民大会堂。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中国两会微博”就指出,“两会”节俭新风,花不摆了,是进步,民意反应是积极的。
报告24次提“服务” 温总理鞠躬引热议
温家宝5日在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转身对着数千名人大代表深深鞠躬三次,引发媒体热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指出,温家宝在宣读了将近两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后,71岁的老人看来依然精神奕奕。
多家港媒表示,温家宝深情鞠躬,彷彿是用这种东方特有的方式与十年总理生涯作别,与人民告别。台下再度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香港《文汇报》6日刊文说,5日,温总理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建议”,要“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句话激起了众多与会代表委员的热烈反响。
记者粗略数了数,在这份惜字如金的政府报告里,仅“服务”一词就出现了24次之多。服务二字成为政府报告的“口头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十年前开启的政府转型之路正越走越宽。
主席台政治风景多姿彩 外交显官民互动愈良性
香港《大公报》6日的两会观察指出,每年两会,都有一大批记者特别是境外记者喜欢“高瞻远瞩”,拿着望远镜,从大会堂三楼居高临下地观察主席台。今年更是如此。主席台囊括了现任的和即将新任的国家领导人,是一个见证领导层新老交替的平台,也是观察品读领导人的一个微妙窗口。
文章说,5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主席台上共分为六排。第一排是张德江、刘云山等六位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张德江首次以大会主持人身份亮相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第二排坐着的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成员,以及尚在国家机构担任职务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成员。前者如习近平、李克强;后者则包括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
香港大公网5日说,5日人大会议甫一结束,众多记者就围拢在了前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身边。李肇星的出现成了一颗“重磅炸弹”,之前还站在远处的记者们,都快跑着冲了过来,霎时形成一股强大的人流向前拥挤着。
文章指出,外交这个曾在两会并不那么热门的话题,如今也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无论是媒体对涉外代表委员的追访、交流;还是代表委员主动对媒体“透露”消息,均说明当下的外交已成为公共话题,而官民良性互动成了新时期“人民外交”的特色。(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