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精确把握隐忧 政府工作报告剑指“转型”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网3月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6日刊载社论指出,温家宝总理昨(5日)所做的工作报告精确把握了中国目前发展面临的隐忧和转型压力,而解决困难则需要中国新一届政府保持对发展隐忧的清醒认识和政策的连贯性。
文章摘编如下:
在职十年的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在北京作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大国总理的“谢幕之作”,斐然成就不必言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对中国发展隐忧、转型压力的精准把握。这其中,最为外界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了2013年中国经济蓝图——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温家宝在报告中对这两个数据的得来有着明确阐释。概括而言,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既要满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保持平稳发展,同时也要把中国经济的重心尽快引导到“转方式、调结构”的轨道上;而物价水平能否保持稳定,则与国内外经济形势有着紧密关联——观中国国内,要素价格上涨明显,各地投资冲动难抑;看国际社会,外部冲击持续不断,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减。
上述所列,既构成了2013年乃至今后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考验,对于正经历换届的中国政府,也是不小的考验。
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各级政府换届可能引发新一轮的“GDP竞赛”。与中国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比,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省、区、市把2013年的经济增长水平设定在了10%或者以上——片面追求GDP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还没有唤起部分施政者的警醒。
实际上,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承受严重挑战,出口放缓、消费乏力带来的企业阵痛,物价虚高、盲目投机带来的全民讨论,资源消耗、环境代价引发的社会思索……种种迹象表明,对于曾经带来无数荣耀的“中国速度”,各级施政者的态度需要变得更加务实与睿智。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已找到破解当前经济之困的路径——通过城镇化进程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将中国带入国内消费引导的经济发展之路,从而替代长达30多年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但当前存在的城镇化冒进思潮、城镇化片面认知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如何城镇化,尚未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统一方案,这也给了很多地方施政者进行“自我操作”的巨大空间,将城镇化单纯看作是城镇数量、城区面积、城镇居民的增加;借城镇化的大旗,行土地财政之实;只有规模的扩张,却缺少产业和消费支撑……实际上,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早已发出警示:冒进城镇化、过度城镇化、虚假城镇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加剧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正在召开的2013年中国“两会”,因为要进行政府换届而广受关注。外界寄望新一届政府能有更大突破。面对这场考验,中国经济的决策者们,无论是行将谢幕者,还是即将接任者,首先需要保持对发展隐忧的清醒认识,其次则需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由是观之,温家宝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做到了这一点,内容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对“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做了强调,而在数小时之后,李克强也有了“我完全赞成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回应,这不仅是政治层面的良性互动,也表明了决策的延续性,表明新一届政府力促经济转型的决心与信心。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