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媒:安倍经济学捉襟见肘 第三箭成强弩之末
中新网6月7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6日发表文章《“安倍经济学”第三箭已成强弩之末》称,安倍晋三政权急于提振经济,拉升内阁支持率,不到半年就接连祭出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当经济不见明显好转,政策却已经捉襟见肘,只剩下狂热的时候,日本经济就又要走到悬崖边了。
文章摘编如下:
在日本政府6月5日召开的产业竞争力会议上,首相安倍晋三发布了“成长战略”草案。这是继“金融缓和”、“机动财政”以后,“安倍经济学”经济刺激政策的第三支箭。由此,“安倍经济学”的全貌也展现在了日本民众及世界面前。
按照金融及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的设想,第一支箭射向股市与汇市,创造“股指高汇率低”的企业经营环境,刺激消费者心理。第二支箭要在景气恢复的情况下加大设备投资,促进消费、增加税收。现在,这第三支箭终于将目光投到普通民众身上,提出建设产业再兴、市场创造、雇佣增加、10年后国民收入平均增长150万日元的目标。
然而,日本金融界“新闻买入、发表卖出”的理论再次被验证。当天日经指数暴跌518日元,成为今年下降幅度第三的交易日。有分析认为,股价大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新发表的“成长战略”本身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和刺激能力。第二是经过近期股市及汇市的大幅震荡,市场本就不强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表面上看来,与前两支箭侧重重建大环境、扶植大企业相比,第三支箭更注重“民生”问题,却得到了市场的消极回应。虽然股价上升不是最终目标和唯一评判,但安倍政权也必须因此认识到,“成长战略”的发表让市场看清,“安倍经济学”已经捉襟见肘。
“成长战略”的根本,就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促进民间投资,最终实现经济活性化和雇佣扩大等目标。但是,从各领域规定的具体数值来分析,“10年后人均收入倍增150万日元”、“2020年基础设施出口达30万亿日元”和“2020年农产品及食品的出口翻一番”等等,都只能给人一种画饼充饥的感觉。安倍政府将如何对若干年后的承诺负责,却没有给国民一个明确的答案。
“成长战略”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设备投资。草案中声明,将在3年内实现设备投资增长10%,达到70万亿日元水平。70万亿这个数字是2008年雷曼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准。这一目标虽没有前面几个那么宏伟,甚至稍显不起眼,但施行起来的难度却是非常高的。
“成长战略”中还写明,为实现这一增长目标,政府今后将加大国家税制支持力度,增强医疗等最先端仪器的投资促进措施等。虽然有了具体办法,但今年1月至3月期,日本的设备投资额又较去年有所减少。如果在“金融缓和”的作用下设备投资额都没能好转,凭什么认为今后能达到10%的增长目标呢?
日本政府将于今年秋天将“成长战略”的具体施行方案——产业竞争力强化法案提交临时国会审议。但是,正如被誉为投资之父的约翰邓普顿说过的:“好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乐观的憧憬中成熟,在狂热中毁灭。安倍晋三政权急于提振经济,拉升内阁支持率,不到半年就接连祭出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当经济不见明显好转,政策却已经捉襟见肘,只剩下狂热的时候,日本经济就又要走到悬崖边了。(邢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