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美若退出量化宽松 中国经济或临挑战
中新网7月23日电 香港中通社今天刊发特稿《美若退出量化宽松 中国经济或临挑战》,该文引述专家的观点称,美国“停药”对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来说可能会带来阵痛。面对美国2014年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部分专家相信中国是有“调整期”的。
文章摘编如下:
7月20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闭幕。会后,二十国集团发表联合公报,表示将“关注持续到下一阶段的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希望各国未来“谨慎调整”货币宽松政策并加强沟通。
与会财政官员提出这样的希望并非空穴来风。上周三公布的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记录显示,英国央行可能不再推行量化宽松政策,转而采取包括前瞻性指导在内的更为“混合”的策略。风格保守的英国央行新任行长MarkCarney拟改变4年来的资产购买量化宽松政策。预计关于前瞻性指导的措施将在8月公布。
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渐强,市场猜测美国将于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7日在美国国会做货币政策报告时表示,如果劳动力市场持续见好,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增长,而通货膨胀率能够达到2%的情况下,美国或考虑自明年上半年起,减缓购债的脚步直至取消这项经济刺激政策。伯南克掌舵的美联储自去年开始推行第三轮宽松货币政策,实行每月总额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
美联储的宽松货币计划好比一剂药,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随着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复苏,这剂“良药”似乎已经奏效。然而对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来说,“停药”可能会带来阵痛。
本次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尚不稳固,近期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导致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本币贬值、金融市场波动。对于经济增长进入下行期,正致力于通过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国,美国一旦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也将带来严峻挑战。
“我不担心美国,他已经有了恢复的趋势。我担心的恰恰是中国。宽松货币政策停了之后,热钱会被转移出去,人民币可能再次贬值。应该引起重视。”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邹鸿鸣告诉香港中通社记者。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也表示,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具有外部性影响,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楼继伟同时还预测如果美联储撤出宽松货币政策,其依靠消费支持经济复苏的条件会消失,因此不排除美国被迫重新使用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而这种“反复”会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动荡。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也将“掣肘”中国的经济改革。
面对美国2014年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部分专家相信中国是有“调整期”的。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国友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看两个时间点。一个是9月份(9月中旬美联储公布经济数据或将改变其货币政策);一个是明年1月份伯南克下台。他有可能在下台前取消货币宽松政策。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时间点做一些政策准备,包括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施人)